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成立25周年大会上,北京治堵新政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上海不会照搬北京的模式,“尾号限行”“公车封存”等限行措施不会轻易使用。后世博时代,上海将继续推进公交优先,加强建设郊区新城,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
推进公交优先
世博期间,超过9成游客采用以公交为主的集约化交通方式入园,世博前制定的多项限行预案基本没用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专家分析,上海今后将着力倡导自行车专用道、步行专用道等慢行交通;加强建设和管理公交专用道,体现“公交专用”的特点;公交车继续深入居民小区、商业区域,提高便捷和舒适度;积极推行P+R公共停车场换乘试点,引导私家车主换乘轨道交通进城;继续加强轨交建设,适当调整公交站点衔接轨交。
“‘十二五’期间,上海力争公交出行比例达50%,其中轨交又占50%。”市建交委负责人说,这就需要提升公共交通的供应能力、快捷性和吸引力,积极倡导公交出行的理念。
立法发展公交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昨天表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一要按照公交优先原则,大力构建公交运输体系,以轨道交通为主;二要加大投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让老百姓更方便地坐上公交。
何建中说,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大城市,公交出行约分担60%,我国仅为30%左右。东京有近千万辆私家车,但没有北京这么堵,因为上下班开车的人少。他还透露,城市公交管理条例初稿已完成,正上报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将通过法规的形式,明确公交优先发展等原则问题。
优化城市布局
上海市建交委主任黄融此前称,“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比例为1.6:1,“十二五”期间要大幅调整为1:2,将建设重点转移到郊区新城,优化上海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目前,本市先期重点建设发展松江新城、临港新城、嘉定新城等郊区新城,在生活、教育、医疗、内部交通等多方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交通专家建议,郊区新城除了疏解中心城区人口,还应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疏解一部分中心城区的就业,完善功能,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本报记者 曹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