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0, 2010

毕业后第一桶金,都花哪儿了?

  8月,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陆续领到第一笔工资。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如何分配?昨日,记者调查了20名毕业生,发现很多人都为父母买来礼物表达感恩,也有人为现实生活所迫将其用在刀刃上。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理性的毕业生把大部分钱存起来准备买房子,还有人为保住工作拿出钱充电。调查中发现,在处理第一桶金上,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三种境况。

  境况一

  入不敷出:开销多所剩无几

  2010届毕业生刘欢来自行唐农村,在省会某广告公司做文职工作,前几天她领到了实习期第一笔工资800元,但发薪的喜悦很快被现实的左支右出冲散了,她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笔账。“租房260元、伙食费300元、买化妆品衣服500元,交手机费50元、交通费40元,这已经是精简后的开销了,还不包括日常应酬。”

  不过,小刘咬咬牙还是给父母买了400多元的衣服。母亲体贴闺女,及时送来1000元救急,“父母担心我自个儿在外面吃苦,也知道刚开始工作挣得不多,所以先给我点钱。”小刘觉得自己工作了该自食其力,本来不想要家里的钱,但现实的窘迫还是让她收下了。“实习期过后估计会好一些吧,怎么也得先养活自己啊。”

  研究生学历的靳艳霞在某媒体工作,第一个月工资1500元,“房租、伙食费、交际应酬、日常生活用品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她并没有给父母买礼物,而是抽时间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刚参加工作多学习学习业务,先干出点儿成绩再说。”

  在某网站从事技术开发的廊坊女孩郭艳蕊收到了第一个月600元的工资,对这个外地的女孩来说,这笔钱除了交房租、吃饭,已所剩无几了,但她并没有朝家里要钱。“都参加工作了,不好意思伸手向家里要钱了,自己还年轻,省吃俭用吃点儿苦没什么!”

  境况二

  “城二代”:发了工资请家人聚餐

  家境殷实、又是“城二代”的小潘第一笔工资800元,与父母同住、衣食无忧的他全部拿出来请家人亲戚吃了一顿,“为了表示对父母的感谢,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也算对我踏入社会的一种祝贺和肯定吧。”小潘花光了工资,却无后顾之忧,“平时在家吃饭,基本不需要花钱,挣的钱就零花,感觉挺好。”小潘说。

  境况三

  略有盈余:存点钱为买房做准备

  在某石化企业工作的王凯虽然第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但由于单位提供宿舍和伙食,省去了他不少开支。“50%存起来将来买房子,30%用来救急,20%用作日常开支。”小王的家远在陕西,父母都是农民,他打算买些礼物寄过去,但父母说家里啥也不缺,不让寄。

  家住省会的孙晓梅在某中学当语文老师,她第一个月工资仅850元,并不算多,但交给父母300元,自己留300元做生活费,剩下的钱全部存在银行准备买房,“虽然几百块钱相比房价而言是杯水车薪,但我想依靠自己的努力过几年能付得起首付。”小孙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且工资还会涨的。”

  调查报告

  80%的毕业生不再向家里要钱

  记者采访20名应届大学生第一笔收入分配状况后发现,70%的大学生用少份额工资为父母长辈表达了小小的心意,或是吃饭或是送礼;80%的毕业生理性分配工资,并表示不再向家里要钱,力争经济上独立。

  由于刚参加工作,很多人还处于实习期,薪酬不是很多,很多人还是“月光族”,但受访者几乎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努力工作,等待加薪!”在银行工作的周向南说。

  老家来自农村的李同学说,第一个月工资1500元,虽然相比其他人不算少了,但父母都是农民,家境不是很宽裕,大学四年每年学费4000多元,加上生活费,一年怎么也得七八千块钱,四年来家里负担很重,找工作投简历也得花钱,“本来第一个月想全部给父母,但城里花销较大,而且将来还要娶妻生子买房子,这些钱显得捉襟见肘,只能通过努力多赚些钱,让生活好一些。”

  家长声音

  买不买礼物不重要

  家在赵县的毕业生小戴的母亲说,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孩子花了半年时间才找到工作,第一个月发了750元。“她和别人合租房子,每个月平摊房费,剩下的钱还得买些吃穿,孩子也挺不容易。我们做家长的只要孩子好,就放心了。孩子给我和她爹一人买了件新衣服,我们很感动。”她欣慰地说,孩子懂事了,知道孝顺了,父母心里别提多高兴。“其实买不买东西我们不在乎,心意到了就好。只是希望她能踏踏实实工作,将来能够自立,生活得更好。”

  学者观点

  如何使用“第一桶金”

  反映了价值观

  河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绍本教授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还关系到整个家庭、亲朋好友。如何支配职场“第一桶金”,也是价值观反映出的问题。不应该轻易挥霍第一笔工资,而是应该对父母给予一定形式和程度上的反馈,虽然父母不一定需要,但大学生应该做到。令人欣喜的是,毕业生们除了回报父母,还把自己的第一笔工资用在必要的开销上,有的还攒钱准备买房子,从这一点上看,现在的毕业生是比较务实的,支配财富也是理性的。

  同时刘教授还建议大学生对生活做一些基础性的积累和规划,这样对今后生活安定、个人成长都非常有利。对于那些已经走出校园但未就业的大学生,更应该好自为之,积极调整自己先就业再择业,努力争取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应该继续以“啃老”为满足,因为毕业生已经到了该自立的时候。

  本报记者 谢鑫名 牛家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