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久的沉默之后,“官腔”介绍汛情的当事人、江西防汛办副主任平其俊终于开腔回应质疑。十多天前,央视一段3分钟的电话连线采访,让平其俊遭来铺天盖地的批评,近日,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感觉自己没有讲错话,并且觉得自己有些冤,运气很差。
百度的“平其俊”词条这样描述其人其事:“处处逢源,官腔浓郁,八股十足,平主任的官场大局观透彻,思路清晰,‘只维上’的立场坚定不移,堪称官僚典范,当代公务员样板。”媒介传播很容易将一个人物的局部表现固化和典型化,当成人物的整个形象,平其俊其人也许并不像词条所描述的那样,完全是个逢迎圆滑之辈,我们也宁愿相信他的辩解与委屈是真实的。
人们认为在那样的场合那样说话是有问题的,平其俊在“反复听了自己接受采访的网上视频”之后认为自己并没有说错话;人们认为平其俊说的是官腔官调,属于正确的废话,他认为那不是官腔,反而是“领导最关心的,也是群众最关心的”话。公众与平其俊本人在一些问题上的理解与感受的差异,反映出官员认知与社会认知、官场语言与公众语言的错位与割裂。
假如那天接受连线采访的不是平其俊,换一个官员来,说出的话可能差别不大。这就是说,平其俊并不是在代表他个人说话,而是在承担一种语言体系的角色要求,作为官员,他长期处于官员序列的语言氛围中,已经习惯于用这种话语模式来思维和表达,当面对公众,他便本能地使用起这种语言,不觉其非。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说明为什么平其俊认为自己没有说错话。
平其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不正面回答救灾情况”、“只会念领导指示”、“马屁精”和“官腔”等问题,均作了正面回应。从现代政治文明理念来看,平其俊的回应之语亦是问题多多,某些认知堪称陈旧,并不符合现代治理要求。
关于念各级领导指示问题,平其俊认为第一时间告诉公众领导很重视,是“为了让大家放心”,不让大家着急。这可以看出,在一些官员看来,汛情通报就如同突发事件、负面事件的通报一样,主要不是为了向公众及时传递信息、告知实情,满足公众知情权,而是为了稳定公众情绪,很难说这不是维稳思维的具体表现。
关于官腔问题,平其俊表示:“这个事就是要客观公正地看。比如他们质疑说,那么关键的时候,你就想到领导!但没有领导重视,哪里能救得了这些人?我搞了这么多年防汛,轻重缓急还是知道的。”这一观点也获得了平其俊的同事的认可。不可否认,“领导重视”在我国政治中有其特别作用,许多公共事件的解决最终是靠“领导重视”,然而这恰恰说明人治色彩仍存,法治程度还需提高。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不论哪个国家、何种社会制度,积极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基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也与执政合法性相关联。另一方面,假如领导重视成为救人多少、救不救得了、防汛抗灾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不免让人怀疑日常制度在怎样运作,官员头脑中的轻重缓急究竟是怎样排序的。
语言体现思维,很显然,平其俊当初的话语及其事后的回应和辩解,并没有摆脱传统治理思维模式,从中也可看出,官场语言与负有社会治理之责的官员观念,与公众的期待和要求之间的距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