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1, 2010

一罐日军止痛剂或藏一段血史

  □晚报记者 冯兰蔺 报道

  昨天,上海历史博物馆通过本报征集“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物品”,社会各方马上响应。今天上午,上海历史博物馆收到了一罐由长征医院捐赠而来的紧急止痛剂,系1937年日军留在中国的战争遗物。

  六旬老人捐赠喷剂

  若不是长征医院近期要整体搬迁,这罐棕黄色的氯乙烷喷雾剂 (俗称:紧急止痛剂),恐怕还会在该院药材科临床病理室的抽屉里躺上一段时间。

  喷雾剂安家医院前,曾为一名年近60多岁的老伯所有。 “1997年的夏天,老人穿着一件白色衬衣,冒着高温来到医院。 ”当时接待老人的,是长征医院药材科临床病理室的两名中年女医生。时至今日,她们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你们看看,这个东西能否派上用场。有用的话,你们就拿着吧。 ”老人说。

  喷雾剂用深蓝色的狭长盒子完好地包装,长度大概抵得上成人的一个巴掌。盒子表面的一张白色纸张标注“Aethylium Chloratum”,下面是一排日文。出品方标注为 “陆军卫生材料厂、陆军药局方。 ”喷剂容量则为“50cc”。

  “经过翻译,我们只知道这是一罐‘氯乙烷喷雾剂’,也就是俗称的‘紧急止痛剂’。若受伤,将喷剂喷一下,可以起到止痛麻醉的作用。”两名中年女医生回忆,“当时我们也不知这罐喷雾剂有什么作用,就放在了抽屉里。 ”

  经74年仅挥发10毫升

  当年的捐赠者,并未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这次捐赠,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尘封。直至最近,长征医院要搬迁。这罐棕黄色的小瓶才被重新发现。

  新的发现,还有装喷雾剂的深蓝色盒子背后的一小排中文,上书“昭和十二年(1936年)”。还有更神奇的,喷雾剂从未被打开,历经74年后,留存在瓶内的液体,仍有40毫升。凑近喷头再闻下,丝毫闻不出其中的味道,说明密封性相当好。

  上述种种,引起了药材科临床病理室医生的注意。当年接受老人捐赠的两名女医生,在与同事商量后,决定将其捐出。

  通过本报寻找捐赠者

  “接到医院电话的当天,我们就去看了实物。”上海历史博物馆征集部的工作人员说。经鉴定后发现,这罐外表斑驳的喷雾剂,是当年抗日战场上的战争遗物。只是,斑驳盒子背后的“昭和十二年”,应为1937年,而并非上书的1936年。

  从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到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同类的战争遗物中,没有类似物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罐保存完好的喷雾剂相当珍贵。 ”工作人员表示。

  根据专家推断,当年的捐赠者或其家属很可能有军人背景,或曾亲身经历过抗战。 “长征医院是部队医院,能想到将这类军用医药物品对口送至部队医院,应该说捐赠者本身具有一定的阅历。 ”

  “说不定喷雾剂背后,还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对研究那段历史将有重要帮助。”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专家表示,希望通过本报寻找当年的这位捐赠者。若有相关发现,欢迎邮寄至上海历史博物馆征集部(汉口路193号,邮编200002),或拨打热线电话63235320,或电邮至本报邮箱xwwbmq@163.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