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连8月5日电(记者 闫平 查文晔)“7·16”大连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严防相关海域发生“墨西哥湾式”的二次污染。
出于环保和防二次污染考虑,政府宁可更多采用原始而耗力的人工清理方式,而不是像英国石油公司(BP)那样在墨西哥湾大量使用化学分散剂。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栾玉瑄说,7月16日大连新港输油管爆炸事故发生后,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每天组织1000多条渔船、3000多名渔民,使用瓢舀、笊篱捞等手工方法,全力清理海上溢油。
“这些办法尽管很原始,但却很实用”,他说,“到目前为止,渔民们清理的溢油量占全部已清理溢油总量的92%以上。”
为了鼓励渔民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激励机制,每回收一桶原油奖励300元,对清理海上受污染的含油废物也作价回收。
栾玉瑄表示,尽量控制使用消油剂,最多采取较为原始和传统的方法,是大连方面清理回收事故泄漏原油的主要特点。
“7·16”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均快速动员、全力以赴开展清污工作。
据统计,清污中大连累计出动专业船只266艘次,大小渔船8150艘次,累计参加清污人员45000人次,使用编织袋12.1万条,草帘43万米,塑料桶5万余个。一名消防战士还在清理油污过程中不幸牺牲。
目前,大连市正在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对港口、岸坝等区域进行有效清理。
“7·16”事故原油泄漏产生了大量含油污染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含油污染物属于危险废物,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为了确保清理出来的污染物得到妥善处理,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大连市环保局在大连金山渔港码头成立了现场指挥部,负责调度指挥污染物接收、运输和安全贮存工作。
7月21日,大连市环保局发出了《关于将污染物交由有处置资质单位进行安全处置的紧急通知》,明确含油污染物包括油污水、吸油毡、含油沙石(土)、含油草帘等,并要求每天清理出来的含油污染物必须交由环保部门指定的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
大连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杜广玉说,当地政府对于清理的溢油,采取了集中回收的办法,控制作业面,防止岸线及土地受到污染。目前,共在大连金石滩、开发区等地设立了10个收油点,开展污染物的接收工作。
他说,大连已经进入雨季,为了保证含油废物不被雨水冲入大海,大连市用粘土做成近3万平方米的围堰,并在旁边建立了一座可容纳100立方米的应急池,一旦围堰中水多了,就可排到应急池内。
大连市还对从事海上清理溢油的渔船进行集中清洗,使渔船沾上的原油不至于造成二次污染;对于个别污染严重的渔船,政府作价一次性回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今年4月BP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口油井发生爆炸后,其与美国政府在油污海面和漏油点附近洒下大量化学分散剂,以消除油污,但分散剂的毒性问题一直受到质疑。
一些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和环境专家表示,用化学措施清理漏油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很可能大于漏油本身。化学物质将使当地海洋生物的数目大幅下降。
中国选择的看起来相当原始的清理回收油污的方式,却有效防止了原油泄漏造成“墨西哥湾式”二次污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