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江苏南京籍战士吴建林在云南边境一场对越防御作战中不幸壮烈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部队党委将他评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二十几年来,英雄的父母并不孤寂,因为儿子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友接力来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
坚守阵地英雄牺牲
吴建林是南京六合人。1986年,年仅22岁的他随部队开拔到云南边境,所在团担负守护某高地的重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雨夜,一小股敌人突然偷袭,吴建林所在的班全体战士与敌人展开了3个多小时的激烈枪战,坚守到增援部队赶到。但吴建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因失血太多,不幸壮烈牺牲。
朝夕相处的战友为国捐躯,战友们在清理他身上的遗物时,在上衣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是吴建林和父母的合影,一家三口微笑着,充满家庭的幸福感。大家禁不住流泪了,他们难以想像两位老人失去儿子后的生活。送别吴建林最后一程后,战友们说,“建林,好战友,你放心地走吧,我们会经常去看你的父母的。”
几个“儿子”登门认亲
1988年8月的一天下午,几名身穿军装的小伙子出现在六合县马集镇园农一队,他们拎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找到村民吴增福家门前。家里突然来了几个军人,吴增福夫妇备感亲切,赶紧张罗迎客。小伙子们上前紧紧握着夫妇俩的手激动地说:“大伯、大妈,我们是你儿子建林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友,今天我们几个刚从前线回来,利用探亲的机会,一起专程探望二老的。”“孩子,谢谢你们,这么老远专程跑到我们这个穷山沟,看望我们,叫我们不知怎么感谢了。”夫妻俩说。小伙子们对吴增福夫妇说,“建林是我们的好战友、好兄弟,虽然他不在了,但我们还在,你就把我们几个当作你的儿子吧,我们虽然老家都不在一个地方,但我们会把你二老当作亲人,会经常来探望你们的,你们今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别把我们当外人,我们会力所能及帮你解决的。”当天下午,几名战士不但帮两位老人把院子里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让二位老人品尝。晚上告别时,他们将身上的工资凑个整数,悄悄塞到老人的枕头下面。两个多月后,他们中的两名战士又专程赶到吴增福家,将他们接到部队住了20天,玩遍部队驻地附近十多处名胜古迹。
每年过年有个“儿子”来拜年第二年春节,农历大年初二,眼看邻居的儿女纷纷登门看望父母,吴增福夫妇捧着儿子的遗像,抚摸儿子的军功章,泪流满面。无尽的思念再次涌上心头。这时,有几名军人提着礼品跨进了院门:“吴伯伯,吴妈妈,我们来给二老拜年的。”从那以后,每年都有几拨战友不定期来看望他们。据两位老人介绍,吴建林生前所在班的战友每年都有人来看望他们,有些战友退伍后,回到家乡工作,距离南京路途遥远,不方便过来,但总是牵挂着他们。去年,有来自河北、山西、安徽及我省的十多个人相聚在吴家,连同村里的乡亲们,好好热闹了一次。老人年龄大了,战友们关心他们的身体,每次都会塞几千块现金给他们,政府也时常来问寒问暖。每年大年初二,吴建林的一个战友一定会来,他就是在南京扬子石化公司开车的退伍兵王义军。因为住得比较近,王义军从各方面照顾两位老人。“想不到,这孩子工作经常变动,家里并不宽裕,但他什么都不图,这么多年始终牵挂着我们老两口。”吴增福说。
原来他们生前有个约定
吴建林牺牲24年了,战友们退伍后天南地北,岗位不同,各有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始终不改对战友父母的牵挂和关怀。这是什么原因呢?远在河北省石家庄的吴建林生前战友殷光松告诉记者,当兵的人,对战友的情感特别深厚,这种感觉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体会到。24年前,他们部队赴前线作战,在临行誓师大会上,他们在一起议论过,如果哪个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其他几个就常去拜访一下他老家的父母。虽然当时战友们只是在临战出征前这么一说,但大家都把这句话牢记在心里。“我虽然一直居住在石家庄,离南京千里,但无论工作多忙,我每年都要利用出差或其他机会去拜访一下吴家二老。只有这样,我心里才踏实一些。”殷光松说,这是他们对烈士一辈子的承诺。(请报料人来领线索费)
作者:陶罗生 李灿伦/来源:南京晨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