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31, 2010

中国军队采取透明化举措以促进国际间军事互信

  7月30日,国防部组织中外记者实地采访北京军区工兵团,并现场举办新闻发布会,新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在会上首次公开亮相,并发布相关信息。

  从2008年开始,中国军方已多次举行新闻发布会。每年建军节前后,国防部都组织中外媒体到军营采访报道。2008年在北京军区装甲六师,2009年在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耿雁生表示,这种中外媒体进军营活动,将逐步形成常态化。

  从2008年5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首次亮相,到2009年8月国防部网站试运行,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两个里程碑式的举动,掀开了中国军队以往神秘的面纱。

  外界从中可清晰读出高层对军事透明化政策的延续和跨越。《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军队的对外交流沟通力量在过去两年里得到有效整合与提升。可以判断,我军已经做好了进一步透明化的准备。这一透明化进程的步骤和力度,一如中国向来所宣示,同样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根本上中国坚信,军事透明只是手段,促进国际间的军事互信和共同安全才是目的。

  了解中国军队的窗口

  参照国际惯例,提升军事透明的形式至少包括话语和政策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为设立军事信息发布制度,后者是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国防和军队建设政策文件。

  耿雁生介绍说,中国军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我们现在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开展了人员交往、防务磋商、院校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开通了国防部网站,发表国防白皮书,积极向世界来说明中国军队、中国的战略意图是透明的,中国军队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不过,如何达成高层确立的塑造我军形象、增强我军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一方面固然是思路使然,另一方面亦有赖于具体执行者的专业能力。

  军方人士透露,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倾向于对外新闻发布职能,代表中国军方对一些敏感军事事件、军事行动向外界进行适时的发布和阐述。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为例,两年间始终是媒体宠儿,指点兵戎,谈笑风生,吸引了中外的聚光灯无数。

  在7月30日发布会之外,亦安排记者到营房实地参观采访。中外记者近距离接触基层官兵,30分钟的地震救灾演练完全对记者开放。演练结束后,中外记者与基层战士进行了直接、坦诚的交流。

  军事外交

  除主动阐明国防政策和军队建设信息外,近年来我军进一步加强对外军事交流合作。军事科学院罗援少将将之称为“交往透明”。这里面包括:

  积极推进与各国军队的对话交流。广泛邀请外国军事观察员观摩中国军队的演习,邀请外军代表团参观了第二炮兵司令部、陆军装甲部队、空军基地、海军基地、军事院校等重要军事单位,以及中国军队最先进的坦克、战机和舰只。

  积极参加国际军备透明机制。我国参加了国际上几乎所有涉及军控与防扩散的条约和组织,从2007年起开始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

  开放部分军事设施。邀请境外媒体和公众参观中国军营,如国庆阅兵村、国防部维和中心、北京卫戍区部队、维和待命部队等单位。今年6月,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还首次出面邀请法国防务记者协会代表团来华访问。

  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行动。近年来共派出维和官兵1.5万余人,积极参与印尼海啸、海地地震等国际救援行动,积极推动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海上护航等务实性的国际安全合作。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2009年庆祝海军、空军成立60周年等重大庆典活动中,胡锦涛亲自向各国军队代表阐述“和谐海洋”与“和谐空天”等国防发展理念。郭伯雄、徐才厚等军队领导人在外访问期间也纷纷发表演讲,阐述中国国防政策和军队使命。这些坦诚对话和公开演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互信基础上的军事透明

  虽然中国表现出提高军事透明度的决心和举措,但仍不能完全消除国际社会的猜疑和误解。个中原因,罗援少将曾在本刊撰文指出:军事透明度问题,实质上是军事互信的问题。如果没有起码的军事互信,你再军事透明,人家也不会相信。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亦向本刊强调,中国倡导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军事透明。要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尊重事实为原则,以国家安全为底线,以共同安全为目标。

  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军事上绝对透明,各国都会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安全需要,自主决定对外透明的方式和原则。比如,美国防部《对外交流工作指南》规定对外交流要建立“审批—情报安全—接待单位—陪同人员”四级安全保密制度;英军要求现役军人在接受媒体采访前必须向所在单位新闻官或上级新闻机关报告;德军则要求军事新闻统一由军队新闻机构对外公布,等等。

  中国军队也不会例外。但我军坦诚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适度提高军事透明度,有利于减少猜疑和误解,增进与各国的军事互信,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因此,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表示,中国军队将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为营造“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董瑞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