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特派记者 程绩 常熟报道
“温家宝总理到蒋巷村,说这里是真正的全面发展,说我们最能理解中央的政策”,眼前的老人叫常德盛,他是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党委书记,“别叫我书记,叫我老常。 ”
该拿的1000万股一分不要
蒋巷村通往任阳街道的大路上车来人往。常德盛指着这条柏油路对记者说:“这路,是40多年前为了帮村里小伙子讨老婆修起来的。 ”
蒋巷村原先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光棍村”,40年前,这里地穷水恶、血吸虫病肆虐。 1966年,22岁的常德盛出任蒋巷大队大队长,从此一干就是44年,他带领全村人民从一根扁担两只筐开始,将1700亩低产田整整填高1.5米,昔日连年涝灾的恶土变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除了农业为本,常德盛还依靠自己的摸索和大胆的实践,创办了江苏省第二大钢结构生产基地常盛集团,并且在近几年花大力气发展农家生态旅游。
“农业起家,工业发家到旅游旺家”这是常德盛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4年,温家宝总理到蒋巷村视察时称赞道,“你们这里是真正的全面发展”。浙江省一位副省长到了蒋巷村更是忍不住说道 “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昔日的“光棍村”现在成了产值超10亿元的全国文明村,成为继华西村之后另一个吸引全国各地争相组团参观学习的明星村。常德盛带领全村老百姓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自己却一次次放弃“发财”的机会。
在村会计那里,记者看到了常德盛历年的工资单。统计显示,转制时作为常盛集团董事长的常德盛该拿的1000万股份他一分没要,这些股份在今天至少价值3000多万元。该得的销售提成即使以1%计,多年累计也已达数千万元,他也分文没取。还有镇里给他的绩效奖金等,基本上也只拿个零头。折算起来,常德盛“让掉”的资财高达上亿元。
污染企业,能生金子也要关
蒋巷村的农田边上,经常能看到停着上海牌照的汽车,他们是来旅游的,“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蒋巷村来,因为这里有最美的田园风光。”常德盛早在1986年时就提出过发展新农村要生态平衡。
常德盛为了保住蒋巷绿色的农田数次 “割肉”,“我们其实也办过小化工”,常德盛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蒋巷村也曾经跟风投资500万元办了个镇南化工厂。两个月利润就超过100万,“那可是真赚钱”,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喜笑颜开,常德盛却皱起了眉头,工厂排放的废气味道让人寝食难安,废水让鱼虾死掉,稻秧枯萎。常德盛断然决定,宁可赔上400万,关厂!从此,蒋巷集中力量搞环保建材,再没碰过污染项目的边。“污染环境的生意,就算能生金子也要关。 ”
现在的蒋巷村就像是一个原生态的农业公园,这里的万亩良田在寸土寸金的苏南农村已经极为少见,很多地方为了快速发展经济,都在原本的农田上造起了工厂。蒋巷村为什么要守住这么多农田?常德盛的回答很朴实,“我是一个农民,种地是我们农民的本分,不能因为发展经济丢了根。 ”
现在,蒋巷村每年10多万的游客量,每年旅游业贡献超1000万,并且成为蒋巷村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
每天下午3点,是蒋巷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村里免费为每家每户订的四张报纸该送到了。行走在村里,遇见的每一个孩子,当被问到未来的理想时大多会说 “要到城里上最好的大学”,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常德盛十多年苦心的硕果。
常德盛十分重视农民的教育,从1997年开始,蒋巷村就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的家庭读书活动,成立家庭读书协会,村集体为每个家庭赠阅“四报一刊”,要求村民撰写读书笔记,并定期组织评奖表彰,每年举办以实用技术、农艺科技等为主题的各类培训30多场次,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就业再就业能力,实现了 “人人都能就业,个个都有收入”的目标。常德盛还强调,知识型农民、文明新风还要从娃娃抓起,因此,蒋巷村投入1500万元资金,建立了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编写了青少年德育教材。
上海妻子对他又爱又“恨”
常德盛的妻子俞秀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当年是知青来到蒋巷村,这个外人以为风光的“书记娘子”,说起丈夫常德盛,除了却先倒起了一肚子苦水。 “不瞒你说,有的时候真的是恨,他对村里人那么好,为什么对家里人那么苛刻。”俞秀英和常德盛有一双儿女,女儿因为腿部有伤不能下地干活,俞秀英当时就想让女儿学裁缝,让常德盛打个招呼进缝纫班,“他死活也不肯,最后我说常德盛你别把我当成你的老婆,就把我当蒋巷村的一个村民帮我这个忙,但他还是不肯。 ”
几十年来,两口子就在大家和小家的争论中,清贫而又满足的生活着,俞秀英将几乎全部的生活重担挑到了自己的肩上,结婚时常德盛答应秀英一定到杭州玩一次,可是这句“结婚誓言”直到二十年后才“迟迟兑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