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正朝和吴秀珍原来都是瑶海区凤阳二村的居民。据他们的女儿章小春介绍,51年前,当爸爸妈妈结婚时,当晚来闹洞房的都是父亲的同事和相邻单位的朋友。他们涌进新房,除了想目睹新娘的风采外,还有人提到要测一下新娘的厨艺,而就是这个测试,催生了章家代代相传的“喜圆子”。
章小春说,母亲在家排行老小,还真没有碰过厨房的活儿,所以,面对这样的要求,真有点慌张。见到新婚妻子犯愁,父亲勇敢地一把拉过她,面授机宜,最终让他们决定一起合作做道“喜圆子”,取“喜事”和“团团圆圆”之意。后来,他们半个世纪的人生真的应了这个吉利,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他们的家庭确实一直都是团团圆圆的。
“多年后,母亲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家里的米桶里仅有几勺山芋粉。”章小春介绍,虽然母亲以前看过外婆做圆子,但要自己掌勺,她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小夫妻俩先拿山芋粉加水和稀,将锅里油烧热倒入粉糊,小心翻煎,煎到没有白色夹心的时候就盛起,然后再切成1寸见方,趁热捏成圆子,最后加调料烧熟 。就这样,两人边想边做,居然端上了香喷喷一大碗山粉圆子。一群人立即围上来“围剿”,很快就吃了个干净。
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夫妻俩都风雨同舟地一起走过。但是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都会做一道“喜圆子”,一家人围着吃一桌的“团团圆圆”。
章小春介绍,遗憾的是,老两口一起生活了47年后,父亲悄然病逝。但如今逢年过节,虽然一起做圆子的老伴不在了,母亲还是在子女们的陪伴下做一份“喜圆子”,缅怀和老伴一起度过的日子。老人家还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子孙们,有趣的是,章家的子女和儿媳们都很喜欢吃这道菜,不过每次做圆子的时候大家都一起夸:“还是咱妈做得最好!”
夏漫红社区记者 王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