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记者李江涛)“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对包括鲁迅多篇文章在内的名篇进行了调整,这引起一些读者的质疑。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解释说,这是课程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适应现在中学生的需要。
温儒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其实是2004年出版的,已经用了5年,不是某些报道所说的新学年又有新变动。这套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重新编写的,调整作品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由原来3学年改为1.25学年,总课量减少,课文篇目自然也减少,鲁迅的作品由原来5篇调整为2篇。准确地说,鲁迅作品在必修课中减少了,但在选修课中又增加了《未有天才之前》《鲁迅论读书》等。
温儒敏表示,新语文课本对名家作品的增减主要考虑其是否适合现在中学生,考虑语文性。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能太深了,他们读起来不容易懂。此次新增加另外一些名家作品,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等,就比较适合现在中学生阅读。鲁迅作品非常重要,但过去在教材中占的比例过多,腾出一些位置来安排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名作,让学生读书面更广,视野更开阔,也是好事。这不能说是“鲁迅大撤退”,其实在选修课教材中又专门选收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这也是为了引发学生了解鲁迅,更多更好地读鲁迅。
温儒敏强调,新语文教材并没有淡化经典作品,经典作品在新教材中还是占最大的比例。
温儒敏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材的改变是正常现象,不应仅盯着几篇课文。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选文的面太窄,并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编教材是个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到现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到语文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