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续写新的发展奇迹,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共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开篇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代表委员认为,这一重大判断包括着正确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深刻思想。能不能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放眼世界,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相对于党的十六大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时更加复杂。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环境对我国和平发展总体有利。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李君如委员说,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国家提出碳排放与贸易挂钩,征收所谓“碳关税”,这对作为“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的中国将造成直接冲击。他引用伦敦经济中心数据:目前各国政府正在计划或预备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有134项,其中77项是针对中国的。
再看国内,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现的特征也十分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华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有条件推动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过于依赖工业带动增长,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损耗支撑增长,过于依赖沿海地区高增长——刘明华委员分析,这四个“过于依赖”都“难以持续”。
从社会层面看,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说,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拉大是一大问题,巩固加强“三农”仍是重要课题,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难题。
面对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代表委员指出,既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会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
对于中国文化中“危”“机”依存并生、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彭富春代表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劳动力素质偏低,这是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一大瓶颈。但如果我们下决心加大投入,进一步有效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可能营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契机。”
“人民群众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教育、卫生、环境、社会福利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如果我们善于从人民的发展要求中获得动力,这就成为全面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机遇。”李建保代表说。
在世界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中国也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十年。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只是倏忽一瞬。用十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无疑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
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审查讨论中特别谈到,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发展良机。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新的发展战略规划,基本都瞄准了未来十年。
全国人大代表白向群指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重塑国家实力,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全面展开。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美国的“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的“绿色技术”研发计划、日本的“数字日本”计划,都是为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抢占“后危机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在这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我们不能乘势而上,紧紧抓住机遇,牢牢把握主动,就会犯下历史性错误。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我们就会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新的优势。
“如何判断和把握当前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大局,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全国政协委员王新奎说。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代表委员们指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已经标明。据新华社
周小川:利率政策是当前需要运用的重要工具
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记者会,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接受媒体采访。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当前通胀压力比较大,但是加息又会带来热钱大量快速涌入,央行在两难的问题上,在汇率和利率上的调节如何权衡?
周小川:在国民经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成功复苏后,通货膨胀也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政策肯定会是一个需要运用的重要工具。任何金融政策工具都可能有负面的影响,比如可能会使资本流入有所加大。但是,因为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还是有管理的。因此我们还是有一些手段来管理资本流动的。有些国家可能没有资本项目的管制,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运用也是要进行利弊权衡的,如果经过比较权衡后,利大于弊,那还是需要使用的。
新华社记者:目前CPI高企,在长期负利率的情况下,老百姓如何面对资产保值这一难题?
周小川:应该说,从典型的存款利率的角度来讲,央行在中期范围内应该保持存款会获得实际正利率,也就是说存款利率能够高于CPI。但是CPI有时候变动也很快,比如说去年下半年上涨得比较快,有可能利率跟不上,会出现短期的实际负利率。
另外,利率调整也不能只顾及CPI,它还有好多其他的政策目标。据新华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