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张 蕾)深圳大运会执行局12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开闭幕式部部长石钢宣布,大运会执委会确定了开闭幕式的举办场地: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举办大运会开幕式,在龙岗体育中心举办大运会闭幕式。
深圳大运会执行局开闭幕式部部长石钢、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浩杨、创意团队成员罗伟,参加了昨天的新闻发布会,并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石钢表示,这一决定是在各方专家学者的建议下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后作出的,它是深圳大运会“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办会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一决策有3个“有利”——有利于宣传深圳、推广深圳、营销深圳;有利于展示深圳现代海滨城市的形象和全市的综合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开闭幕式创意团队的创意设计得到最佳体现。
石钢认为,本届大运会开幕式在场地的选择上是一次革命性突破。“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在体育场的场内表演,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是利用了城市空间表演,那么深圳湾体育中心则是将两种空间结合在一起,为大运会的创意提供了无限可能,尤其是“春茧”海之门的独特设计,为深圳办一个“不一样”的大运会开幕式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他认为“海之门”将把开幕式内外空间有机地、极富寓意地联系起来,充分展现了深港交融的特色,表现了深圳作为海滨城市的美丽和活力,放大了开幕式的背景和效果。
大运会开闭幕式的场地选择还考虑到了城市的整体运营,石钢表示,通过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办开幕式、龙岗体育中心举办闭幕式的布局,可以很好地把深圳整个城市中轴线贯穿起来,充分地展示深圳的整体形象。开闭幕式创意团队还将通过一些巧妙的创意,在两个场馆中间做足文章,首尾衔接,相互呼应,将整个城市的形象展现和文化展示与开闭幕式表演互动起来。
石钢透露,在场地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深圳大运会将因地制宜进行资源整合,一方面紧密结合滨海休闲带与深圳湾体育中心现有的条件进行规划,巧妙运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和环保理念,进行独特的设计制作,倡导环保,体现科技;另一方面,大运会还将对开闭幕式场地的供水、供电、安保方面的设施器材进行优化组合,在节俭和经济的前提下,确保大运会开闭幕式的需求。
开闭幕式创意原则6个字
不一样 找特色
昨日,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浩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的创意原则是6个字——不一样,找特色。
有啥不一样?
深圳大运会的开闭幕式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有何不同?姜浩杨表示,从场地上看,奥运会开闭幕式是在鸟巢360度内举行;亚运会则是360度之外全方位的展示;而深圳大运会的开幕式既展现在春茧360度之内,还将通过春茧的“海之门”推向城市海滨休闲带的开放性空间,以达到场内外的高度结合。
深圳大运会追求的是“三不”和“三要”。“三不”是与奥运会和亚运会相比,深圳大运会除了场地空间上的不可比性之外,将不会与奥运会和亚运会比排场、比资金;“三要”是要节约,要国际化,要活力。他认为如果奥运会展示的是民族美学,亚运会展示的是城市美学,那深圳大运会展示的就是运动美学、青春美学。因此,大家肯定将看到一个区别于任何一届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的开闭幕式。
为何换地点?
此前报道的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场地,与昨天公布的场地正好相反,开幕式在龙岗,闭幕式在深圳湾。到昨天为止距离大运会开幕只有225天,此时更换开闭幕式场地是否会给创意团队带来麻烦?姜浩杨说不会。
“大运会的开闭幕式场地一直都在选择当中,今天是首次正式发布。春茧的开放性空间恰好是开幕式艺术创意的需要。”姜浩杨认为,虽然距离大运会开幕时间已经很近,但原有的开闭幕式创意只需根据场地特色进行适当调整,在时间上他有信心。
有何新创意?
有人提议,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的焰火可以从香港的天水围燃起,一直到深圳湾。姜浩杨表示,这个建议也在大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团队的考虑当中。不过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的所有创意,将以低碳和环保为前提。如果与此相悖,比如焰火,深圳大运会将会考虑取消或者远离。
姜浩杨透露,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将会在“海之门”做足工夫,展现出“迎进来”——欢迎来自全世界的朋友、“走出去”——用宽广的胸怀走向世界,体现深圳独特的精神内涵。
如何更亲民?
深圳湾体育场坐席不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姜浩杨说,在场内增加的1万多个坐席,足以解决春茧场地小、观众少的问题。这个方案不仅不会影响开幕式的创意,还促进了参与与互动环节的设计。
大运村在龙岗,如何在开幕式前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万名运动员、教练员,从大运村送到深圳湾?这个过程怎样才能把对市民出行、城市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姜浩杨说,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
“我们会把它变成是整个城市的一个互动,它将把整个深圳展示给世界,如果最终能够成为现实,这将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意。”姜浩杨以保密为由拒绝详述细节,不过他表示,运动员是大运会的主角,这一点将贯穿开幕式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他相信届时市民的生活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还会非常快乐地参与到与运动员的互动当中。
(深圳商报记者 张 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