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长喜老师一直担任美术老师,他在小学生作品中看到大胆、富有创造的、惊人的艺术表现力。
问:从事儿童美术教育这么多年,你从孩子身上收获了什么?
安长喜:孩子们的生命让我看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艺术家。
问:在工作坊中,你准备怎么让大家看到这一点?
安长喜:我们首先纵向地观察生命成长的迹象。 2岁前,孩子开始和一些工具产生关系,有意无意地使用工具。他们偶然拿起一只笔开始“画”,并不是有意识地活动,但仍然形成了一个“作品”。大部分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状态,尽管一开始看似偶然,但大量的偶然会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最终成为必然;接下来,到孩子2岁左右,开始呈现出抽象的符号体系,你会发现他们的表达过程突然有了意识的参与,曾经他画了一个点,是偶然地用笔在纸上画,然而现在他开始在这个位置或那个位置,有意识地画出好几个点;再往后,随着孩子越来越强的意识参与,他开始试着画闭合的东西,比如一个圆或方形;而后,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多地表达在艺术上,尽管我们可能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但孩子会为自己的画作命名,他们已经在有意识地创作了……接下来的过程以此类推,从一个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到小学毕业,我经历了许多孩子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必定有偶然性,但无数个偶然便形成了必然,我们需等学会等待这个冗长的足迹。
问:具体到教学中,您怎么让孩子感受艺术与自身的关系的?我们对美术教育的一般认识是,课堂是有主题的。
安长喜:课堂主题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它不会限制一个自由的人,但会完全限制一个不自由的人,所以,如果老师是带着目的引导孩子,这位老师就已经不自由了,那么这个所谓的美术教育和艺术本身已经没有关系了。除非老师和自己所讲的东西是一体的,只有生命和艺术在一起时,孩子们才能体验到自由的空间。在课堂上,我时刻在觉察着自己,觉察制约自己的因素,展示艺术和我自己生命的关系,享受课堂上我生命的一些变化和自由的孩子灵动的画笔。
问:关于孩子的艺术教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孩子如何表达。比如,我们能感受到美,但如何把美表达出来?如果想用钢琴表达愤怒,可是我的确不会弹。
安长喜:那我问你一个问题,是愤怒重要还是你不会弹钢琴重要? (答:当然是我的愤怒重要)如果是愤怒重要的话,即使你不会弹钢琴,也不存在坐在钢琴前无法表达你的愤怒,是吗?这里说的美不是狭隘的美,你想用一种“美”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感受,就把美给割裂了。当美变得有形时,也就背离了最初的情绪和感受。
安长喜是孙瑞雪教育机构宁夏蒙特梭利国际学校校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