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斌 文/摄
天气是怎么预测的?天气预报节目又是怎么做的?昨天快报超级兴趣班科学小组的同学们亲身学习、体验了,大家在杭州市气象台台长周春雨的带领下,了解了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并参观了气象科普馆、气象台和气象影视中心,学得很兴奋。
当了一回气象主播
气象科普馆里,有许多气象模型和知识图板。“以前杭州只有7个气象观测站,现在有260多个,每5-10公里设一个,叫做自动气象站……”
接下来的各个活动环节,都是周台长带队讲解,同学们边参观边体验,一路提问。
到了气象影视中心,大家都兴奋地“哇、哇”大叫了起来,拼命往演播室镜头前凑,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并模仿气象主播跟着提词器播气象。
信息中心编导叶春告诉孩子和家长们,大家最终看到的天气预报画面是这样做出来的——
主持人首先在一块蓝色的大背景布前录节目,播报天气;然后通过电脑技术把蓝色背景去掉,叠加有数据、字幕的气象云图。再经过后期剪接、配动画等完成。也就是说,主持人手指地图告诉观众明天这里天气如何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图,全凭经验在空指,气象云团是后期制作时加上去的。
通常一档3分钟的天气预报节目,需要1位主持、1位编导和2位制作,经过好几个小时的工作才能完成。
小朋友最好不要吃雪
12月15日,杭州下了今冬第一场雪。这场雪预测得很准,究竟怎么做到的?
昨天周台长带孩子们参观完台里的气象科普馆后,做了一番具体解说——
简单地说,有两个条件促成了这场降雪:北方的强冷空气持续南下;杭州地区的高空水汽条件充沛。
12月10日,预报员发现了北方南下的这股冷空气,并作了跟踪,预计12月15日到达杭州。“水汽很充足、气温又骤降,所以在12月11日,我们就已经会商出要降雪。”
根据全市各气象台观测,12月15日这场大雪是近20年来12月出现的最强降雪,仅次于1991年11月28日积雪20厘米,也是历史上12月份少有的强降雪天气。
周台长说。在气象上,雪被称为固体降水。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水汽饱和,另外还必须有凝结核。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常常会夹杂在凝结核中落下来,所以雪虽然看上去是白的,实际上很不卫生,小朋友还是不要吃雪。
圣诞节前可能有雨夹雪
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是预报员们“会商”出来的。这个词,周台长前面也提到过,听上去有点像医生会诊。
周台长说,“会商”就是每个预报员都说出自己对天气的预测,并说明推断理由,然后大家讨论,把最终确定的结论再对外发布。因为天气存在不确定性,大家通过会商讨论,可以做到相对精确。
气象台里有专门的天气预报会商室。现在,杭州市气象台每天要经过4次会商,早晨两次,下午两次。每天由杭州、富阳、余杭等各个地区的十几个预报员通过视频、电话会议的形式参加。
会商室昨天同学们也参观了。昨天预报员们会商的是接下来几天的天气,大家认为:12月22日以前,好天气为主;23日、2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可能会有雨夹雪。
今年杭州偏冷的概率较大
有家长问,网上都在盛传今年冬天有“千年极寒”的说法。周台长说:“今年杭州偏冷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有阶段性的严寒,是要引起重视和防范。但‘千年极寒’这个推断,我认为缺乏科学依据。
“近年来我们的气候变化规律确实在打破,天气变化呈现突发性、急剧性,极端性和致灾性更为明显。就像今年这次降雪,是一入冬就下雪了,秋冬季节转换快,入冬后仅隔一周就出现降雪,历史上很少见。
“大气现在跟人一样,变得很有脾气。”周台长说,因为整个大气变暖以后,水汽循环加快,天气也变得更加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