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0, 2011

央视今日关注:国是2011-中国速度世界惊叹

  《今日关注》2011年3月10日完成台本

  国是2011:中国速度 世界惊叹

  王世林(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关注》,今天我们继续播出“两会”特别策划《国是2011》。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速度”这个词备受关注。刚刚过去的五年,中国创造了若干令世人惊奇的速度,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高铁”创造了480多公里的最快的世界速度,中国的大飞机的项目也在加速的研制中,这一切都让世人惊喜。中国为什么能够快速的发展?中国的速度给世界带来那些机遇?未来的五年中国还将会创造怎样的中国速度?

  相关话题,今天我们演播室请两位嘉宾,为我们做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一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研究员张立群先生。你好!张研究员。

  张立群:

  你好!

  主持人:

  还有一个是本台特约评论员国防大学的孟祥青教授。你好!孟教授,欢迎两位到演播室来参与我们这个节目。

  首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来看一下大屏幕。

  (播放短片)

  解说:

  2002年底,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提出到20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新世纪以来,中国用十年时间完成了GDP翻两番,连续超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并在2011年初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家,有力地抓住了第一个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第二个十年可持续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无论面对"承上启下的“十二五”,还是面对“关键性”新十年,能不能在下一个十年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成败。

  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大胆预测,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有可能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到2020年前后,中国GDP将相当于当年美国GDP总规模的水平,人均GDP由现在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提高到五分之一左右。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过去30年,中国GDP增长,最快三年半翻一番,最慢不到七年翻一番,按照最慢速度翻番来算,2020年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

  好,看了这个背景短片,我这还给大家配了一个图表,我们来了解一下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发展的来看一看中国这十年的GDP总量的世界排名,来看一下这个图表:

  通过这个图表可以看到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是排在世界的第六位,03年的时候一度曾经掉到了第七位,但是从04年开始一年一个台阶,04、05、06,第6、第5、第4,然后到第07年的时候到了第3位,保持了三年的第3位以后,2010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通过这个图表可以看到,就是从04年到10年这7年的时间里面,中国的GDP从第6位一下调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这样的中国速度,两位首先从你们各自的角度来评价一下,请张研究员,首先从一个研究经济专家的角度来评价一下中国速度。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中国速度确实是令举世瞩目的,那么这样一个高速成长我想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

  第一个就是中国特殊的这样一个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先是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国情下,通过计划经济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建设的这个我们这个现代工业的基本基础,就是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改革开放为整个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推动了人口和劳动力持续的从农业农村这样一些传统经济向工业城市这样一些现代经济的转移。那么在这样一个转移过程当中,我们有非常好的资金方面的条件,也有来自多个方面的技术的支持,包括有一个潜力非常巨大的国内市场,包括中国劳动力的资源优势支持的出口的快速增长等等,所有这些因素汇总起来,就实现了中国从1978年到现在30多年将近10%的年均增长。

  因此我觉得中国经济这个持续、快速发展,它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之后,出现的一个必然的现象。

  主持人:

  孟教授你看啊,中国速度这么快,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觉得非常的震惊,世界尤其是像发达的经济体包括日本在内,在被超越之后在日本国也是引起的很大的震动。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看到中国这样的速度以后,也非常的惊奇,奥巴马甚至说“卫星时刻来了”,现在你看中国有世界上最快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还有最快的高铁,大飞机项目也在研制等等,说美国应该怎么样?你怎么来评价中国速度和奥巴马的一些看法?

  孟祥青(本台特约评论员 国防大学教授):

  其实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作为我们国人来讲,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是身在庐山中,还不一定真正的识别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我们看了这些年,国外的媒体包括外国人到中国来,包括外国重要的一些专家到中国来,他们都有一个普遍的感觉,就是感觉惊讶,感觉惊讶也感觉惊叹,就像我们今天所谈的这个主题这样。

  我们30多年,我们的GDP年均增长将近10%,9.9%,可以说这在二战结束以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速度当中,我们可能是最快的,就是连续保持30多年,将近10%的速度,应该说是最快的。我们过去有“亚洲四小虎”,什么“五小龙”等等。也有日本将近20年左右的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都没有我们持续时间这么长,而且刚才我们从图表上也看到,其实2005年我们那个时候就超过了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2006年我们就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五,2007年我们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四,从2007年到现在大概3年多的时间,我们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个速度确实是世界罕见的,而且从这个速度的背后我们可以解读出很多东西。

  你比如说奥巴马在2009年2月份正式就任美国总统的时候,他在两院发表了一个所谓“国情咨文”,一般认为,他这个国情咨文叫非正式的,那是第一次提到了中国。我记得那时候提了一次,就提新能源,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发展很快。那么后来两次正式的国情咨文当中,第二次是两次提到中国,而今年年初发表的国情咨文是四次,翻了一番,而且四次就像你刚才讲的。我对比了一下,我发现前两次,奥巴马在解读的时候,你可以看出他在谈到中国的时候,比如说新能源高铁过去都谈到,谈一次也好谈两次也好,他都有一个普遍的心态,正像奥巴马说的美国仍然是世界老二,就是说你中国还是赶不上,但是这一次的国情咨文有一种新的味道,你可以解读出什么味道呢?有点把中国作为一种榜样,甚至对中国表示敬佩,甚至有向中国学习的这样一种味道。

  你看他从国情咨文不同解读可以看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用了美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形容词叫“卫星时刻到了”,在美国人眼里只要谈“卫星时刻到了”,意思是危机来了,就是中国他也谈到印度,发展这么快,如果美国再不追赶,就是要被甩在后面。所以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因为这是根据1957年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苏联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以后,艾森豪威尔向国人发出了这样一个卫星时刻到了的危机的呼吁。后来在他的后任就是肯尼迪总统提出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美国要在太空领域跟苏联展开竞争,而且后来又超越了苏联,所以他这样一个提法决不是偶然的。

  主持人:

  这是两位从各自的角度来评价中国速度,实际上反映中国速度的数据还有很多,比如说最近刚刚公布的2010年世界五百强公司的排名中,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中国的公司有54家进入了世界五百强,比1995年增进了近11倍。还有2010年外媒来评价中国的世界之最,说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是世界之最,还有说中国有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铁,400多,时速实验的时候达到486公里,还有中国的“天河一号”计算机,这是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这个世界评价很多。那么中国速度发展这么快,而且还有这么多的世界之最,对世界的发展来说有什么样的机遇,能给世界的发展带来什么样好处?

  张立群:

  这个机遇我觉得首先是在一个市场,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际上也导致了中国国内的居民购买力持续的提高,也导致中国的各种生产建设对各种资源性的产品需求大量的增加,对各种技术设备需求大量的增加。这样的话从世界各国来看的话,从市场来看,对他们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机遇。

  第二我觉得中国这样一个发展,实际上给世界带来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支持,就是和平和稳定。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他是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来支持自己的发展,而中国这个理念。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他对和平和稳定做出的影响也是在越来越大的。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中国的发展对于这个经济全球化对于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这样一个主题,他是在发挥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

  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如果世界利用好中国这个大市场,可以说中国又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孟祥青:

  所以我记得在中国刚刚搞改革开放之初80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国际特别是西方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搞改革开放可能会给很多国家给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机会。但那个时候谈到中国机遇的时候,多强调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市场,就是中国虽然这个市场很大,但是由于中国的购买力比较低,由于中国老百姓口袋里还没有多少钱,所以那个时候的市场还是潜在。当然我们看到30多年以后的今天,全世界都公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一个新兴经济体,而且作为最大的一个市场,给世界带来了很多机会。

  刚才张员长提到了其实还有你比如说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投资第二大目的地国,与此同时,中国而且给世界提供了最近几年世界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新的动力。你比如说在07年08年,特别是08年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说中国的GDP总量在世界占的并不多,也就是5%左右。但是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贡献率却占到20%到30%左右,所以这个贡献率越来越大。如果从小的方面讲,其实包括西方人,包括美国人经常会谈到,我们一起床从早上一直到晚上24小时都离不开中国的产品。所以说中国的产品可以说给他们提供了廉价的而且物美价廉的,使每一个包括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人,他的生活起居都离不开中国的产品。当然这是从小的方面,当然还有其他方面,其实中国的这样一个在13亿人口当中解决了这样一个温饱问题,解决了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繁荣最大的贡献。因为我们中国他的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不到10%,却养活了世界25%左右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作出的一个大贡献。

  主持人:

  回顾这30年,确实我们这个经济发展的速度,尤其是以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为代表的这个发展的速度确实很快,10%左右。那么我们知道在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十二五”规划里面谈到的,就是未来五年中国的这个GDP的速度是7%,那么这个速度明显的比起来比原来要低一些,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更加稳了,那么这些委员和代表们在这次“两会”上又是怎么样来看待这样一个速度?一起来听一下我们记者的采访。

  解说: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近4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3%,并且,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巨大,而世界范围内的公民都在关注中国经济将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司圣贤(印度驻中国大使馆二秘):

  中国的经济使世界的发展发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是肯定的,我希望年度和中国会很好的一个贸易关系。

  酒井茂孝(日本日中电视总监):

  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世界都依赖中国,所以中国成为世界的主角。

  董宝磊(记者):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长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那么,7%意味着什么,他又透露出怎样的信号?

  朱清文(人大代表):

  这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转变方式和调整结构,更加重视科学可持续发展。

  闫希军(人大代表):

  我们中国的经济控制在7%是一个理性的,重在质量,而且控制这个增速,通过技术创新把中国经济质量提高。

  王凤英(人大代表):

  我觉得这个7%非常的务实,也非常符合现在的一个发展的趋势。

  高敬德(政协委员):

  要让人民过得更幸福一些,更有尊严一些,更实在一些,老百姓得到实惠更多一些,我们保持这个7%的速度也是非常合理的。

  董宝磊:

  正如代表委员们所说,“幸福指数”作为一种政治导向的轮廓正在不断清晰,而它如何从全国”两会“转化为全社会的行动,将是今后各方关注的焦点。

  主持人:

  这7%的感觉好像是我们在由这个快速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而且是“稳”字当头,7%张研究员您觉得意味着什么?

  张立群:

  这我同意你这个观点,就是中国经济会走得更稳,刚才我们讲到中国速度令世界注目。但这个发展我们还要看另外一面,还是以规模、以数量的扩张、以基调的而且他是依靠大量的消耗物质资源来支持的,是资源驱动性的,而且整个发展的成果我们说对于整个人民群众这个汇集全体人民群众这个方面来说,还有很大的要改进的空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说中国经济在这样一个持续的快速的数量扩张之后,现在可能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随着你这个数量的扩大、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你应该走的稳一些,应要走的更好一些,否则的话你就没有办法面对,比如说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比如说资源环境的约束,比如说来自收入分配方面一系列制度性问题的制约,比如说我们整个人口向城市转移,那么达到相当大规模之后,怎么样探索一个新的路径,或者是有一个更高校的模式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走的更稳之后,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要求来切实加以解决。

  主持人:

  你看实际上我们中国从GDP总量上来讲是世界第二,但是如果人均一下就排在很后面去了,应该在100位以后了,我好像看到一个数据显示的是。尤其是跟日本比,我们虽然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人均的GDP的总量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那在这样一个数字的比较下,又来怎么来看待我们这个第二大经济体呢?

  孟祥青:

  其实对我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值得骄傲,这说明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又不能过分的高兴。因为他从某种意义上讲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什么,也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个一个本质的属性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原因就在于张研究员也提到了,您也提到了,其实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而且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比如说我们过去的发展模式叫“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这样一个数量规模要像质量效益上转变,这一次提出的“十二五”7%的这个目标,我认为就是一个巨大的转型,或者说中国经济从现在起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新时期的标志就要由高速度到长规划的这样一个正常发展的这样一个标志。

  你比如说我们这样一个“三高一低”和我们所承载我们资源和我们环境这样一个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突出,显然这样一个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我们要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使中国经济健康长期的稳定发展,那么把它速度适当降下来,我想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理性、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选择。所以这样一个速度,我见有的网友提出来,为什么是7%?而不是7.5%、8%,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上的变化,他里面有许多科学的测定,我想这是一个标志吧。

  张立群:

  就是刚才孟教授讲的我觉得稍微补充一下。孟教授讲这样稳一些,或者适度的调低一些,我觉得这个适度我们要深刻的理解。

  主持人:

  应该说不是说我们主动的调低,包括预期我们这个发展目标肯定会往这方面发展,但是也可能会超过7%呢?

  张立群:

  就是说我们从这个“十一五”规化的预期目标来看是7.5%,这个7%和7.5%之间只差了0.5个百分点,我觉得这就反映出一个适度。

  对于中国来说,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的一个出入,所以说离开这个发展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现在来说不能够离开这个加快发展谈问题,但是我们要更加注重发展的更好,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综合就导致这个速度比过去要稍微稳一些,但这个“稳”不是大幅度的回落。

  主持人:

  关于中国速度我们和新浪网也合作,新浪微博的网友也给我们发来了很多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我们来选择其中的两位网友的这个博文,微博的内容来看一下。

  有一位网友叫“潘文大”,他说到2010年中国年出国留学的人数,他关注到的是留学关注到的,关注留学的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留学市场,尽管全球近来正在。尽管全球经济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但依然挡不住中国"留学热"的爆炸式增长。庞大的中国留学群体为不少留学所在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还有个网友叫“吴玉征”,他说《福布斯》刚刚公布2011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在今年的榜单中,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富豪增长极快,214位新秀中有108位来自这四个国家。

  还有有一个网友说《经济学家》将中国各省份的GDP、人口、贸易出口等数据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发现比如广东的GDP相当于一个印尼,而山东和江苏的GDP总和则超过瑞士等等。

  这个数据还是这是网友关注的这个角度,他们看到的这个。

  其实孟教授可能也注意到,随着我们中国的发展,我们各方面社会、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在发展,包括我们的军事,包括我们这次在利比亚撤离中国人员的这个速度,也是,怎么来看待这些跟中国的形象连在一起的这样一些速度。

  孟祥青:

  其实这次我们从利比亚撤出中国公民的这样一个行动,应该说也是令世界赞叹,也是令世界惊叹。不仅速度快、效率高,那么它背后反映的我觉得还是一个国家的实力的强大,我想这个实力的强大,还不单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硬实力。比如说我们首先得有钱吧,你国家没有这个一个雄厚的经济基础,你要撤离,你派一百多架包机,还要租用豪华邮轮去接我们的公民,你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这背后还反映我们的软实力的增强,软实力包括我们的应激反应机制,这些年通过一系列重大的事件可以预见很难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的应急机制越来越健全。

  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到成立国务院领导的这样一个紧急的指挥中心,然后到外交部以及下面驻外机构的各个局处各个机构的应急激动的启动,你看他背后反映的这样一个协调有利密切配合,他反映的软实力也在增强。那么除此之外,我们的军事力量,这也是大家最关注的,应该说在这十多年来,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的军力发展,其实我认为概括起来合理、合情、合法。也就是说合理、合情、合法作为国家现代化作为二十一世纪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期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国防现代化,这是合情合理的。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也是符合世界先军事变革,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比如说更新装备、更新换代。尽管如此我还想强调,我们今天的军力和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发达国家比仍然有二三十年的差距,所以我们的任重而道远。

  孟祥青:

  对,我同意这个观点,就是说我们回顾过去,应该充满信心,看到我们这个路,已经走出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展望未来确实是任重道远,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

  主持人:

  有什么挑战在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上?

  孟祥青:

  挑战,我觉得我们当前面临着直接挑战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格局这个深刻挑战,我们实际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对这个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调整我们这个内需、外需的比例结构,由于这个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相应调整我们整个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包括调整我们的要素使用结构等等这一系列。这个是非常现实的一个挑战,针对这种挑战怎么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个是迫于眉睫的紧急问题。而且我们从长远来看,关于资源和环境的挑战,关于整个收入分配、体制机制问题这方面的挑战,包括整个工业化、城镇化……

(编辑:SN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