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 2010

香港跨境家庭之无奈:福利难争取 他人岂知自家苦

  中新网8月3日电 香港文汇报3日刊发一组探讨另一类“港生孩”的报道,他们大都来自在深圳居住的跨境家庭,母亲多为内地人,为了让子女更好地成长,当年怀孕后便赴港生子,一心希望子女可享有优厚的各项香港福利。但现实总爱跟人开玩笑,港孩身份附带的利益,很多时候成为可望不可及的“水中月”,相反,这身份如今更像卡在深港的边境上沉重的枷锁:他们隔着深圳河,天天与香港对望,却逐渐感受到港币从兑115元人民币的风光时期到如今要倒贴10多元补水的落差,深圳物价飞涨,家庭收入大大缩水,这些港生儿童家庭,在两地发展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港生孩难享福利 跨境家庭压力大

  深圳诸多口岸住宅,聚集无数跨境家庭。在无数的房子里,透过客厅窗户可以看到深港边界,香港近在咫尺。无数内地妈妈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能够在河的那边扎根生长,但她们渐渐发现孩子的诸多福利难以企及,社会难以融入,香港的距离异常遥远。

  来自湖北的容太太,一家租住在福田口岸边的渔农村,大儿子每天经由福田口岸到上水的幼儿园读书。采访时,6岁的哥哥有点红疹没上幼儿园,和2岁的弟弟在家里玩闹,十分开心,说起香港,只知道有“幼儿园”,其它的一无所知。

  容太太则充满心事,望着两个调皮的儿子,一个马上要读小学,一个要上幼儿园。她说,原以为香港福利好,教育成本不高,但眼看着车费、学费动辄千元,开销不断,开始发愁,老公现在天天努力加班,白头发多了不少。

  福利难争取 还不如老家

  来自重庆的杨太太也颇有感触,“很多福利都不是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读书、看病,每一样都很难争取,还不如在老家。原来家乡的朋友都在羡慕我,儿子将来在香港可以高枕无忧。但他们不在这个位置,不知道压力多大。我经常跟老公说干脆让儿子回老家,但太远他不舍得,以后大了也许就回去,虽然没有福利,起码有家人互相照顾。”

  这些港生儿童陆续步入校门,他们住在内地,却希望能像普通的香港孩子一样读书工作。但事实上他们更像被香港遗忘在边缘的孩子,只能有什么学校读什么学校,没有选择余地。虽然近年来港府和深圳连手设立港人子弟学校,但大多是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很多家庭难以支付。

  容太太计划下半年搬到香港荃湾和丈夫的父母同住。“还有姑姑也一起住,6、7个人300来呎,太窄了,两个儿子都不太愿意。”但想到在香港居住时间长有助于儿子将来选择学校,容太太只好早作决定。

  杨太太则更加无奈。“他们有得挤,我们根本没得挤。”丈夫的父母早早过世,在香港没什么依靠。“肯定只能就近,有什么学校就读什么学校。根本没有好学校可以选,还不如在内地。”可是即使要回内地,孩子的选择也十分有限。“附近有个学校,按照香港课程上课的,学费一个月就要3千多,怎么读得起?公立学校又没办法上。” 1

  物价涨 收入减开支增

  跨境家庭往往只有丈夫一人工作支持家庭开支,10年间人民币升值,内地物价日益上涨,跨境家庭收入无形中缩水近一半,但眼看子女逐渐长大开销日多,家庭压力日益沉重。

  爽快的杨太太说起日常支出,突然变得十分细致,儿子读书车费600元,不管远近;9月份上小学,车费是400元;小学书簿费几千,校服也要上千元;还有个大女儿在内地,算下来,每个月最少要2千多3千元。房租3千多元,加上吃饭,日常费用,“老公辛辛苦苦一个月才一万多,换成人民币还要打8折,剩下的不多了。现在深圳物价也很贵,吃餐饭动辄几百元,快赶上香港了。以前那计较那么多,现在几百元都要算着花。”

  杨太太无奈地说,自己也有想过出外工作帮补家计,“但我学历不高,现在行情也不好,很多朋友在香港打工也就5、6千元,但香港房租比深圳贵许多,工资还不够房租的差价和工人费用。如果在内地打工,工资则根本难以支付保姆的工资,所以还不如自己在家照顾小孩。”

  每次回老家,朋友羡慕的眼光更让杨太太尴尬不已。“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成了香港人,应该很有钱。有朋友找我们借钱。不借吧,人家就觉得我们看不起他;借吧,我们自己其实也很拮据。我其实反而很羡慕以前的同学,有自己的房子,孩子教育也不错,生活起码很轻松。”

  看着很多朋友随丈夫去了香港,压力更大,家庭也面临诸多危机,杨太太更加心寒。“新来港人士很多福利都没有,居港未够7年也没法申请公屋。很多朋友过去之后离婚的离婚,家破人亡都有。有些人不得不假装跟年迈婆婆分开,让婆婆去申请公屋,然后一家人挤着住。有些人假离婚,什么方法都有。” 2

   赴港上学非易事 入名校更难

  父母总想给予子女最好的教育,不少赴港生孩子的内地父母,就是看中香港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不过,要想在香港获得优质教育并不容易,即使是本地学童都要为有限的名校学额“争崩头”,不知就里的内地家长更加一筹莫展。

  目前家住深圳的湖南衡阳人唐先生夫妇,便为今年两岁多的“港生”儿子的求学安排而烦恼:“我们希望他念名校,但是这些学校都离关口很远,而且很少招有内地背景的学生;如果回湖南念书,又很难解决户口问题。”

  唐太太在39岁时意外怀孕,并选择到香港生下儿子唐惠明。在内地做生意的唐先生解释说,自己很多朋友都选择到香港生孩子,觉得这里的医院服务水平较内地高,且当时妻子已属高龄产妇,来港生产会让人更加放心。于是唐太太从怀孕时便搬到深圳,在罗湖口岸旁买楼居住至今,现在每个月都会和儿子到港购物、看医生等。

  今年9月,唐惠明即将入读上水凤溪幼儿园。为了减轻儿子跨境上学之苦,唐先生夫妇特意选择了下午校,好让他不必做起早赶晚的“鸭仔团”。但最让他们烦恼的是数年后升小学的安排,“香港的教育素质和方式都比内地优胜,当然希望孩子能留在香港念书。可是最好的名校都在市中心,我们能挤进去吗?”唐先生曾打算在名校周边买楼,方便儿子入读,但认为现时香港楼价高企、根本买不来,且自己的生意都在内地,很难全心留港照顾儿子。他们最希望香港能够提供较多宿位的好学校,让儿子得到妥善的照顾。

  港人许先生和内地妻子在港育有一子一女,目前均在屯门住所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就读。许太太表示,子女入学前都在深圳生活,到儿子要报考小学才迁返香港,希望让孩子接受香港的优质教育。她回忆指,当时为儿子报读了1间Band 1名校及几间直资英文名校,但一轮奔波后全部都没有录取,“那时我才知道入读要计分,如果我早知有牧师推荐可以得最高分,我一定会入教会,但是已经迟啦,结果好多项都是零分!”

  许太太续称,与其只能够等派位入读一所陌生港校,倒不如回内地就读,“内地好学校很多,而且可以托熟人介绍入学,不用计分排队。”她指未来很有可能安排孩子转回内地就读寄宿名校,但许先生则担心内地教学质量虽有保证,但是社会风气不如香港,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内地社会治安欠佳亦是家长送孩子来港的重要原因。深圳人李小姐和丈夫在当地经营一家眼镜店,但平时她所有精力都花在照顾于上水培幼幼儿园就读的5岁女儿身上,“前阵子有些小孩被绑架撕票,让我很担心,连让女儿到家楼下玩耍都提心吊胆。但是香港就好很多了,只要一踏入关口就会安心些。”李小姐的女儿曾在深圳的幼儿园念了1年半,比较起来香港教师对学生更加尽心尽责,故她无论如何都会让女儿继续在港升学。 3

   看病原来非免费 公院人多有排等

  杨太太更感焦虑的是,任职司机的老公工作压力太大,健康情况堪忧,最近在起床时更出现看不见的症状,在香港私家诊所诊断说压力太大所致,正在排队到公立医院检查。

  她说:“以前以为香港看病不用钱,但没想到资源却这么紧张。有朋友父亲查出癌症,排队等住院,排到人已经过世了还没排到。老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排到,如果在私家诊所检查最少过万,付不起。”

  紧绌的医疗资源让杨太太和容太太对儿子的将来更加忧虑。容太太说,“有时感冒伤风,除非急诊或者很严重,很难能看得上医生。普通诊要一大早去排队,也不一定轮得到,发烧排急诊要付100元,还要等4、5个钟头。上次大儿子发烧到40度,我们急得不得了,但前面排队还有那么多人,护士根本不理你。”

  杨太太也指,“去年甲流,我小孩发烧,只好先到私家诊所开药。但医生也说,如果吃几天不好,还是要去医院排队看。而且私家诊所看病很贵,最少要2、300元,很多医疗器械都没有,经常搞不掂,还不如在内地。”

  容太太有几次带儿子在内地医院看病,“内地医院动不动打吊针,儿子每次都坐不住,结果打完针手都肿得厉害。而且医药费也是几百块。”虽然附近有小区诊所,费用也稍低,但由于父母没有内地社保,孩子也无法在诊所就诊。

  杨太太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那是给内地人开的,跟我们没关系了。”

   深港跨境家庭困境

  深圳

  1. 生活支出:人民币持续升值,港币从兑115元人民币到如今要倒贴10多元补水的落差,加上物价飞涨,靠港人丈夫做支柱的家庭收入大大缩水。

  2. 教育:港府和深圳连手设立港人子弟学校,但大多是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很多家庭难以支付。

  3. 医疗:小区诊所看病费用稍低,但由于没有内地社保,无法就诊。

  香港

  1. 住屋:租金昂贵,找工作又困难,内地妇未住满7年,难以申请公屋。

  2. 教育:孩子饱受跨境上学之苦,只能选择较近的北区学校就读,加上家长不熟悉香港教育制度,只能有什么学校读什么学校,遑论升读优质名校。

  3. 医疗:公共医疗资源紧绌,看病一般要排长龙,更非部分人所想的免费看诊,私家医生又收费高昂,根本负担不起。 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