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曹操墓疑云后事

  曹操墓疑云后事

  一个历史久远的葬身地,在千年后引起轰动,曹操自己肯定都没料到。从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宣布发现“曹操墓”,到遭受社会质疑,再到DNA鉴定,考古造假,“曹操墓”真假之争,精彩纷呈却也狗血喷头。“一代奸雄”在千年之后以如此方式娱乐大众,究竟是为什么?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文/记者 陈学超 于蓓蕾

  悲哀 当考古学沦为发财经

  不仅是曹操,三国中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刘皇叔”刘备也不得安生。在曹操墓被河南方面发掘出土以后,四川眉山市彭山县牧马莲花村村民联名上书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请求对莲花坝皇墓进行勘测、挖掘。当地政府与民众相信这个沉寂已久的皇墓很可能就是刘备墓。彭山县旅游局和牧马乡政府甚至为此特地编制了《彭山县汉昭烈帝刘备墓规划方案》,将该“皇坟”明确为刘备墓,预计开发周边的旅游景点、设施。

  为什么曹操墓的纷争尚未尘埃落定,刘备墓又要来“凑热闹”?观察者多将此现象的出现理解为GDP作祟。台湾东森新闻亦被这股抢挖名人墓地的热潮所震惊,在评论中,东森新闻提到在以前的抢挖过程中,各地曾闹出不少笑话,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本是无证可考的故事,却曾在全国掀起了“梁祝故居热”。“这些‘滑稽可笑’的事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无非是名人背后潜藏一座巨大经济利益的‘金矿’。”东森新闻指出。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葛剑雄亦将此种现象解读为考古被地方利益绑架:“有关部门非要赶在2009年年底前确认,甚至等不及另一座墓发掘结束,采用不规范的发布方式,不仅是操之过急,而且是很不正常的。这不是考古本身的问题,而是考古不幸被现实利益、地方利益绑架了。”

  更有业内人士将之称为考古界的悲哀,因为考古已经沦落为一门“生意经”。考古结果的价值标准在有些地方已经异化为能否给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绩,“目前各地对历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完全脱离了历史文化挖掘和开发的范畴,这种‘狂吃古人’的做法,与保护历史文化已经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是一种变相的破坏,甚至可以与偷盗文物的盗墓行为相提并论。”

  隐忧 考古遭遇巨大信任危机

  从未有一次考古发现,能像曹操墓一样引发如此轩然大波。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鹏分析其中原因,愿意将其归纳为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所导致,“在考古历史上,这样的现象颇为罕见。除了曹操的历史地位特殊、公众文化遗产意识逐年增强外,恐怕也与信任危机、考古动机遭疑有关。”

  让业界最为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挺曹派”和“反曹派”的隔空喊话口水四溢,却无力将对方证伪。迄今为止,关于曹操墓真伪的论战已经持续大半年之久,所谓“学术之争”“真假之辩”已经被裹挟了浓厚的地方利益乃至私人恩怨,关心此事的公众开始用娱乐的眼光看待这场原本应该以严肃面目示人的争论,“其中流失的,是公众对考古界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一旦丧失,重建将是一个十分艰难甚至是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业内人士表示。

  欣喜 公民社会民意表达大考

  “这是对公民社会民意表达的一场考验。”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传媒研究所研究员梁锋因为手头正在研究的“公民社会的民意表达”课题而对这场论战倍感兴趣。

  在曹操墓真伪辩论中,由于各自立场不同,参与报道的媒体目前被划归为三大阵营:两地媒体自然而然地被列入“挺曹派”或是“倒曹派”、两地之外的外地媒体则被列入第三方阵营。“挺曹或是倒曹的媒体阵营都在为各自寻找有利证据,而第三方媒体则更注重双方观点的表达。”梁锋认为,无论立场如何,三个阵营的报道都为社会提供了公共话题,从而将事件演变成为一场媒介社会运动,旁观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与自己相同的观点表达。

  “媒体的参与与关注,将逐渐培育起公民社会的公众意识。人们对曹操墓的真假关心,说到底是对整个社会诚信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梁锋说。

  在梁锋看来,正是这些质疑,拂去了遮蔽在曹操墓上的覆土与尘埃,也拂去尘封在人们观念、意识上的尘土。“某种程度上讲,公众质疑成了此番曹操墓发掘中‘最重要的发现’,也是曹操墓‘挖’出的宝贵社会财富。”。

  至于媒体在调查报道中的失常表现,梁锋亦有观察。“由于到目前为止,三方阵营中的任何一方都拿不到可以将对方一击毙命的证据,因此很多报道目前只能流于表层。媒体所秉持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很多时候异化为单方利益群体的传声筒,由此给公众造成的关注过度的负面印象,以及对自身所要承担的风险的评估,也是媒体自身需要反思的问题。”

  也正是出于对自身需承担风险的评估,让许多媒体在应该发出声音的时候,出现了“失声”。在梁锋看来,由于现有体制存在的弊端,国家级媒体对于某些焦点事件的发展往往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比如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为谁说话事件,最终推动事态得以解决的其实是《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员文章。”

  “但是由于曹操墓本身涉及学术争论、利益之争,整个事件扑朔迷离,关系错综复杂,判断起来并不像为谁说话事件那么简单。因此,一向习惯于有定论之后方才发表看法的官方媒体们此时的‘失声’便不难理解。”梁锋同时注意到,不仅是国家级媒体,在其他一些事件中往往有出色表现的某些媒体,在曹操墓的报道中也并未见有过人之处。

  “责任与担当是公民社会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某些媒体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推动中国民间社会发展成为成熟、理性、具有建设性的公民社会的力量的缺失。”梁锋说,“但令人欣喜的是,虽有部分媒体缺位,但公众监督却在这场质疑和考证中始终站在前沿。相信在舆论的推动下,阳光下的周老虎会越来越少。” 

  缺位 权威部门三缄其口

  坊间众多专家和民众曾发出呼吁,希望“国家文物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前往安阳对‘曹操墓’重新识别、鉴定,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以给公众一个说法!”然而,包括本报在内的所有媒体从国家文物局得到的答复只有一个:“我们现在不接受采访。”

  “曹墓真假之争已经衍化为公共事件,我不知道国家文物局能不能在此事件中发挥作用。媒体上介绍国家文物局对此事的表态为,‘到目前为止,质疑不会影响之前的官方认定。’对此,我不敢苟同,只要真相还存疑、真理尚未明,就应该给所有人说话的机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曾认为不能盖棺定论,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也表示,他对曹墓能不能以严密的论证通过第七次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持不乐观态度。既然如此,国家文物局何不审时度势,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前来识别、鉴定并充分听取反对意见呢?个人认为,国家文物局做这件事相当合适、也正当其时。 ”一位专家在媒体上呼吁道。

  同样,来自坊间的众多声音,也表示希望包括国家文物总局在内的相关权威部门介入此事。为此,记者联系了国家文物局政研处,希望能就此问题进行采访。但遗憾的是,无论记者问什么问题,对方都只用一句话来答复:“我们现在不接受采访。”

  记者随后联系河南省安阳市文物局,该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对此也不很知情,让记者再联系安阳县文物局。而当记者拨通安阳县文物局的电话后,相关工作人员又表示,让记者联系高陵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一位姓袁的负责人。最后,记者直接拨通了该负责人的手机,得到的回答同样是:“我们不接受采访。”

  或许,这才是曹操墓纷争不断,最终演化为一出闹剧的根本所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