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记者石鑫
一个珍稀濒危物种的新生
一场工业化养鱼的生态革命
一座致富千万农户的金色桥梁
一种古老却让农民致富的水中黄金
足不出户在家养鱼,鱼的品质却高于在清江放养;量身打造的工业化设备让换水清污简单易行;深度开发的产业链使农民规模养殖稳赚不赔。
传统的鲟鱼养殖,为了保证利润,一亩水域常下多达1000只鱼苗,随着鱼苗饲料、清理鱼苗排污的化学物品投入水体,加剧水环境污染,污染的水体又反过来危害鱼苗的品质。如果继续清江放养,养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农家封闭养殖的思路孕育而生。
天峡鲟业老总蓝泽桥出国考察发现,世界各地水产养殖大多是脱离自然水体,封闭养殖,为了实现排污他们都使用了机械设备。引进这些设备并非不可能,但设备费用高、能耗大,一般农民家庭根本用不起,而且操作复杂,农民朋友也难于管理。
经过大量的探索和研究,蓝泽桥发明了一种生态工业化养鱼的方式,实现了不排污、不用药、不耗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首先,蓝泽桥将鱼塘建立到农户宅基地的下面,实现楼上居住,低层养鱼。冬天地上零下3度的时候,地下鱼塘里有14度,夏天灼热难耐,地面气温高达41度的时,鱼塘里就26度,解决了“夏天死鱼、冬天不长鱼”的基本问题,用地温能源让温控费用降低到零。
其次,沿着长10米、宽10米的鱼塘的一边,再建一个宽6米的套样区域,10米×10米的塘内放养鲟鱼,而10米×6米的区域放一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之类的,水体通过管道在这2个区域内进行顺时针循环,鲟鱼的排污循环到10米×6米的区域时,通过生态作用,被这些微生物和动植物吸收,再进入10米×10米的区域时,则是干净的水体了。
这样循环水体的养殖方式,免去了农民购买设备、使用设备的高投入,而且用一台气泵取代传统模式的水处理成套设备,操作管理“傻瓜化”,改善了农民的劳动条件。
而且,世界工业化养1公斤鲟鱼,耗电4度,耗水200千克,而循环水体养殖方式只耗电1度,耗水不到100千克。循环水模式日处理养殖废水100次,1立方米水体年产鱼120公斤,是国际先进技术的1.2倍,产1公斤鱼一次性建设成本在5—8元,不到国际先进技术的二分之一。蓝泽桥说,他把鱼苗卖给农民,农民养到一定大小后,他以2.6元每公斤的价格收回,按照一户农民一个160立方米的养殖区域计算,1立方米单季产鱼50公斤,整个鱼塘最后收入20.8万元,农民净利润最少在6万元左右。
养鲟鱼的农户越来越多,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在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鲟鱼的售卖价格肯定得不到保障。于是,蓝泽桥又考虑如何深度开发鲟鱼养殖产业链,将1条鱼的价值变成20条、50条甚至100条鱼的价值,保证农民能持续增收。
长期的养鱼经验中,蓝泽桥发现,同样几种火锅端上饭桌,当其他几种火锅都沸腾不已的时候,唯独鲟鱼火锅怎么炖都不会沸腾,也不会成模糊状态;而且鲟鱼软骨生吃、熟吃均为美食极品。经过查询文献资料,他发现,鲟鱼数百年来都有强健身心,祛除疑难杂症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鲟鱼子酱是世界三大珍味之首,市场价格每公斤800到5000欧元;鱼肉熏制品国际市场价格每公斤50欧元。
2003年开始,蓝泽桥带领自己成立的鲟业研究院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在鲟鱼深度开发上进行大量尝试,开发出了鲟鱼子酱、生鲜保险产品、皮革制品、罐头食品、生物保健品、化妆品等六大类20余个产品;2007年11月,天峡公司一次性生产鲟鱼子酱1536千克,受到欧美客商的欢迎,2008年鱼子酱出口创汇360万美元。
现在,蓝泽桥已经成立了心血管疾病研究、糖尿病研究、老年痴呆症研究、抗癌研究、化妆品研究5个小组,全方位探索鲟鱼深度开发的药用价值。在蓝泽桥正努力实现的蓝图中,鲟鱼养殖业将作为第一产业,作为产业链的前端,以此延伸出鱼子酱加工、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皮革化妆品等构成的第二产业,同时打造水下鲟鱼世界等为代表的旅游、物流、培训产业,作为鲟鱼养殖产业链的第三产业。蓝泽桥说,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完善,就不用担心农民养的鲟鱼卖不出好价钱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