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南京天杰欲告两家媒体 合理舆论监督权再遭蹂躏

  今年6月份,一篇题为《“循环水处理”黑幕南京天杰等水处理遭质疑》的报道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载,该报道质疑称,南京天杰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广告、使用有毒药剂等行为。随后,在今年7月7日,南京天杰委托相关媒体发表了《南京天杰遭暗算“行业勇士”险成“行业烈士”》一文以作为此次事件的回应。然而,有网友表示在南京天杰“澄清”的文章里疑点重重,“南京天杰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方式,转而去说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有网友说道。如今看来,虽然南京天杰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但网友们似乎对其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表示不认同,为此也向媒体提出了......

  从南京天杰告媒体谈舆论监督难在何处?

  日前,有关南京天杰欲起诉两家媒体一事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南京天杰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广告、使用有毒药剂等行为。然而,南京天杰虽然否认有关媒体报道存在部分失实现象,但是正如网友们所说,南京天杰曾承认自己处理的空调水进入生活水箱导致南京工作人员集体发生事故;亦无法提供使用南京工业大学的获奖证书及设备仪器的相关书面证明;甚至玩文字游戏,将一千多家次用户说成一千多家以误导消费者,在有关媒体同其核实时,不仅没将事情予以澄清,反而愈炒愈烈。综合上述因素,媒体及网友们对南京天杰提出质疑显然是属于一种并未超出情理之外的合理怀疑,那么南京天杰提出起诉媒体,究竟是想澄清该事件、还是欲盖弥彰、亦或妄图滥用法律来抵制媒体的舆论监督,我们不得而知。

  回顾事件,南京天杰曾在声明中强调其公司并不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广告、自我炒作等行为,然而稍微有点分析能力的人都能发现这些声明存在诸多漏洞,南京天杰在没有任何书面证明的情况下发表如此“嚣张”的声明似乎显得更加“苍白无力”。因此有愤怒的网友在街联网、品牌观察网等网站对其行为又一次提出了质疑,如此一来,南京天杰也就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南京天杰作为一个大企业,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本应当持一种正确、虚心的态度,如可以向有关媒体发相关证明、可以邀请对其产生质疑的媒体及公众进行现场检测,这不仅可以证实企业的清白,还可以加强企业的公信力,对企业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起到积极地作用。然而,诸多可以证明自身清白的积极方法,南京天杰均不采取,如今反而扬言要起诉媒体,无论南京天杰是出于对媒体的蔑视、不屑,还是出于对自身清白、利益的考量,这样的行为不禁给广大受众和媒体敲响警钟:某些企业想抵制媒体的舆论监督,公众的知情权、媒体的监督权正逐步受到威胁。

  事实上,我们发现相关媒体在对此事进行报道时,多在阐述在中央空调水处理行业存在的诸多乱象,并非针对南京天杰一家企业,仅仅只是对南京天杰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希望通过报道该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些乱象能促进这一行业更加良性的运行。然而,正是媒体的这种出于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客观报道遭到了一些“做贼心虚”的企业的抵制,又一场媒体因行使监督权而成为被告的“闹剧”上演了。一系列的通缉记者、打记者、告记者等事件不禁让人们心寒,难道媒体连合理质疑权也被剥夺了吗?那么公众的知情权究竟被谁扼杀了?

  其实,在过去媒体出现集体失声的现象并不少见,有关“非典”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次事件不仅给广大受众带来一次致命地创伤,还给各界媒体一次深刻地教训:无论在什么时候,为了公众的利益一定要敢于说话,不能因为怕惹麻烦、惹官司而退避三舍。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体在“话语权”上比公民个人拥有更大的优势,因此也就必然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我们时常看到,因为企业的个人私欲,一些记者、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在被告席上,一些新闻单位的“老总”也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没完没了的新闻诉讼中。某些媒体为了避免麻烦、怕官司缠身,往往在监督报道中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把被批评对象名称改成“某公司”、“某企业”,然而,这样的批评看似公正,实则削弱了媒体的舆论监督能力,企业有可能再次非法操作,损害公众利益,而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实施者,不仅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还要时时处处把自己摆在被监督的位置上,媒体和记者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因此惧怕诉讼,也不要以当被告为耻。

  从总体来说,新闻媒体动辄得咎、甚至被告上法庭的局面,已成为阻碍媒体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拦路虎”,故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作“舆论监督止于诉讼”。一些被批评的企业不顾事实,抓住报道中的几个词,几句话便把新闻单位告上法庭,对于这种企业滥用起诉权侵害舆论监督的行为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此看来,媒体舆论监督权的行使还需要公正的司法环境的支持,以保护媒体舆论监督的权利、维护媒体合理的质疑权,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正和人间的正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