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内部股权风波
宁波银行的股权激励机制可谓大胆,但是现在来看,结果令人堪忧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柯杰 | 浙江宁波报道
2007年7月19日,宁波银行成功上市,一个财富的神话在银行界诞生: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以700万股股份,获得上亿身家。
与其共荣的是,宁波银行的其他987位持股自然人,大多获得数百万身家,这些人占到宁波银行职工人数的七成。
三年期间,上证指数攀升到6124点,后又跌破2000点,股市变幻莫测,宁波银行的许多持股员工已经陆续套现。
本刊记者调查得知,数位持有200多万股的高管已经离开宁波银行,寻找新的事业之路。但是,无论如何,在宁波银行的这段履历将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光鲜背后是不断的争议。
从宁波银行上市之时起,宁波银行的内退员工不断上访举报高管违规获得贷款,侵吞内退员工股份的行为,如今三年过去,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对决中,他们依旧未能看到结局。
无息贷款入股
回顾当年宁波银行的高管持股之路,堪称银行实行员工内部持股的经典案例。直到现在,宁波银行的内退职工都坚称,当年宁波银行的高管是利用手中职权,违规操作等手段,获得相应股份。
按照内退职工的表述,高管持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4年9月16日,宁波银行出台《宁波市商业银行内部员工投资入股有关规定》,规定“总部行长”最低入股额150万元,最高入股额180万元,依级别递减,基层员工最低入股额20万元,最高入股额25万元。
但是,蹊跷的是在半年前。
当年1月21日,宁波银行下发“关于印发《宁波市商业银行职工购房(装修)贴息贷款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称:“为进一步增强宁波市商业银行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蓬勃向上的团队精神,真正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实现安居乐业的生活目标”,向员工发放职工购房(装修)贴息贷款。
巧合的是,参股数额与房贷数额十分接近。
从这张表格中,本刊记者看到,申请购房贴息贷款的最高额度标准是:总部行长级为150万元,总部副行长级为120万元,依级别递减,直到基层员工25万元。
事实上,据宁波银行内退职工反映,当时宁波银行高管们和普通员工认购股份的资金,就是来自年初发放的住房贷款。
在实际操作中,宁波银行通过财务手段,让这笔贷款变成无息。
2004年的2月份,本刊记者曾听说宁波银行发放住房贷款,一位宁波银行的职工曾告诉本刊记者,银行发了个人免息贷款用来购房,利息由银行支付,算是对“未享受房改”职工的补偿。
宁波银行多位内退职工告诉本刊记者,很多有房的职工,并未动用这笔无息贷款,直接用作入股本金。
据报道,曾有宁波银行员工就无息贷款一事上访宁波银监局,该局的答复是:“经核查,宁波银行职工贴息贷款利息从历年累计的应付工资结余中支付,银行按期收到贷款利息,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此也进行了核实。同时,中介机构还查明,该行员工贴息贷款利息计入每位员工的薪酬总额,按规定代扣个人所得税。”
两次增持
第二阶段是2006年上市之前的高管大幅增持。
悬念丛生的增持分为两次,第一次是2005年3月,经2005年3月24日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讨论决定,同意将1790万股股权按增资扩股时的价格1:1转让给7名高级管理人员。
在这次增持中,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增持350万股,行长俞凤英、监事长张辉、副行长洪立峰各增持280万股,行长助理罗维开、任智水各增持200万股,陈雪峰增持152万股。
另一次增持源于两大公司的转让,宁波彬彬文具有限公司所持712.5万股及宁波特克轴承有限公司所持3065.2万股,分别以1元/股及1.15元/股转让给宁波银行一级支行行长助理以上管理人员,董事长陆华裕、行长俞凤英、监事长张辉、副行长洪立峰各增持200万股,行长助理罗维开增持222万股,任智水增持239万股,陈雪峰增持268万股。
这两次大规模增持,也奠定了上市之前员工持股状况的基本格局,其中董事长陆华裕从150万股,增持到700万股,行长俞凤英从120万股,增持到600万股。
令人惊奇的是,宁波银行增持的15位股东曾向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据宁波银行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宁波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宁波银行股份仍大额度质押在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其中陆华裕质押500万股,俞凤英400万股,其他人员除应林军无质押外,众人皆质押了从400万到100万不等的股份。
招股说明书称“质押贷款的用途均为购房贷款”。
但是,内退职工一直怀疑,高管们这笔质押贷款的真正用途,就是用来购买增持的股份。
在上市之后,针对宁波银行高管的这次股权质押贷款,宁波银行曾向媒体回复:“虽然15名员工受让股份的资金来源于其向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质押贷款1346万元,不符合有关监管机构关于贷款使用的要求,但这些人员已通过合法途径全部偿还了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
宁波银行的一位管理层向本刊记者透露,如果用股权质押的贷款直接再来购买股权,是违规行为,但是,质押贷款用途为购房,则有效地规避了法律。他幽默地回答本刊记者的质疑:“你自己去想想怎么回事。”
多位高管已抽身
在宁波银行的路演过程中,员工高比例持股成为卖点,宁波银行认为,职工持股有利于激发高管、员工开拓业务、控制风险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也公开表示:“为了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宁波银行实施了管理层和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层持股占总股本的2.1%,其他一般员工持有17.3%,员工持股人数占到了银行员工总数的71%。”
三年后,当年的高管是否因为持股的激励而留下来继续为宁波银行效力?
从宁波银行2007年的自然人持股清单上看,持股最多的前十位股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董事长陆华裕,持有700万股,最少的为宁波银行海曙支行行长徐俭,持有209万股,其他28位支行行长都在208万股左右。
本刊记者调查后得知,持股前十位的高管,已有四人离职,跳槽到其他银行担任高管。其中一些高管离职还带走一批管理人员,比如,原海曙支行行长徐俭,到临沂商业银行宁波分行担任行长,带走海曙和江北支行大批管理人员,现临沂商业银行宁波分行几乎以宁波银行的人马为班底组建而成。
宁波一位已退休的银行行长告诉本刊记者,陆华裕以前志在官场,在2000年开始才进入银行系统,改革的魄力让人敬佩。他认为,宁波银行的这种股权激励机制可谓大胆,但是现在来看,结果令人堪忧。
暴富之后的宁波银行管理层让银行界业内人士艳羡。一位宁波银行的支行行长参加同行宴会,炫耀自己穿的一套西服,让在座同行猜价格,同行多轮竞猜后,他给出答案:19999元,让同行大跌眼镜。
内退职工被维稳
在宁波银行上市前,内退职工开始到宁波银行总部讨要说法。内退职工认为,宁波银行的高管是剥夺了内退职工的股份。
本刊记者了解,经过三年后,还有20多位宁波银行的内退职工坚持维权,有数位至今仍是当地居委会的“维稳对象”。
宁波银行上市当晚,400多名银行内退职工聚集到宁波银行总部大楼前面,进行抗议活动,高喊“还我股份”的口号,引来路人注目。
这起抗议活动经过网络发酵,引发媒体关注,一些被劝退返聘的职工向前来采访的记者控诉自己被清退的内幕。与此同时,网络上出现一份持股股东的名单,上面列有持股数和身份证号码,许多宁波市民在网上跟帖,惊呼自己的朋友成为千万富翁,也有网友开始指证,某人是宁波市政府官员的家眷等等。
本刊记者调查确认,宁波至少有一位常委的夫人,在宁波银行担任中层干部,通过宁波银行上市获得数千万的资产。
2007年7月19日,宁波市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张拓原召集银监局、公安局等主持宁波银行内退职工信访事项协调会(以下简称“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在这份会议纪要中,宁波银行的代表认为,宁波银行在增资扩股、无息贷款上符合有关程序,内退职工要求股权、补偿金没有法律政策依据,但考虑社会和谐,从稳定出发,董事会决定以生活困难的名义,一次性补助内退职工每人5万元。
会议还要求对少数组织上访者和信访骨干人员要组织中层以上干部逐个落实责任,密切关注动态。同时,会议还请市公安局提前介入,采取措施,对组织越级上访的策划者加强调查取证,必要时,可以传唤谈话。
但是,矛盾还是逐渐激化,一位宁波银行的职工在宁波东方论坛的银行板块上,受到一位网名叫做“梦回汉唐”的中国农业银行职工的质疑,双方唇枪舌剑后,宁波银行的职工丢下狠话:“内退的去闹啊,去造反啊,人家北京谁理你啊。”内退员工看到这样的留言后,顿感气愤,纷纷扬言去北京上访。
2007年两会前,为避免宁波银行的内退职工进京上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宁波银行又专门召开会议,一一落实维稳责任。本刊记者调查得知,许多家属是宁波银行内退职工的银行系统工作人员都被叫去开会,落实维稳精神,其中,宁波市银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被停职,到家中“陪伴”其妻子维稳。
“封口费”
种种迹象表明,宁波银行还是希望花钱摆平职工。
据内退职工介绍,下班之后,一些老同事开着车,拎着水果来到他们家中,大打亲情牌,希望花钱来堵住内退职工的嘴巴。
如果内退职工同意不再上访集会,宁波银行就愿意拿出5万元的补偿费。但是,如果内退职工想得到补偿费,就必须先写下一张申请书。
本刊记者看到,这是一张已经写好的经济补助申请,只有补助款数目、申请人和日期是空白。这张申请的大意是本人是内退人员,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请领导考虑本人的经济情况,给予一次性补助。
同时,这张申请还附带条件:“本人能充分理解并支持单位近年来实施的各项政策,并确保不影响单位的日常经营和各项声誉。”
这张申请被内退职工称为封口合同,本刊记者了解到,三年下来,400多名职工已经有370多名“领”到这笔“困难补助”。
这些内退职工认为,他们的维权毫无希望。他们举例说,宁波雅戈尔集团和杉杉集团等财团都是宁波银行的股东,宁波银行是一个财团的联合体,个人如何抗衡?更何况,宁波银行有的是钱。
据悉,当年全国有数十家媒体到宁波,报道宁波银行高管持股,其中一些报道还未刊登,就被宁波银行的公关小组成功公关。一位参与报道的媒体同行告诉本刊记者,宁波银行的一位罗姓行长助理,曾长期活跃在北京,他刚刚接触宁波银行的管理层,公关小组就找到他们总编了。
一些财团大佬也出面协调媒体关系。一位媒体人士向本刊记者确认,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曾电话协调他,让他撤走采访的记者。
尽管如此,一些内退职工还是坚持讨要说法。本刊记者了解到,一位内退职工因不堪相关部门的骚扰,已经搬离原先的房子,还有20多名内退职工正积极搜罗证据,准备继续起诉宁波银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