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城市群?
从形态上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列举的定义。毕竟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著名的纽约城市群、芝加哥城市群、东京城市群、伦敦城市群。而在更近的范围内,正在形成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城市群这三大经济圈,也让大家有了更多的体会。
转回头来面对现在热议的“滇中经济圈”,发现在对比之下其短板在于,单核中心昆明2010年的全市生产总值预计为2010亿元左右,这一数据在广州市已突破万亿元,这样的数据对比说明“滇中经济圈”目前并不具备珠三角地区的人口聚集,产业辐射转移带动经济高度关联;另一方面,昆明距离其他三城(玉溪、曲靖、楚雄)的直线半径均为150~200公里,而这一数据在长株潭三地的“品字形”结构中,两两相距不足30公里。
“没有交通、产业作为依托,滇中四城如何做经济圈?”广东省一政府官员听说“滇中经济圈”规划后,曾这样反问记者,“一体化不是修一条路,打通一座山。”似乎,这样的规划更像是一个“撑杆跳”——从一个较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城市群,直接跃升成为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合理分配的和谐社会,中途还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地方利益等方面的问题。
但,毕竟要发展。近日昆明与玉溪、楚雄、曲靖签署的“一体化合作协议”证明“滇中城市群”又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天本版回顾本报此前在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报道中,其在产业规划、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借鉴。
珠三角城市群
一靠“政府”、一靠“市场”
一体化要靠“两条腿”走路
■产业规划
对于珠江三角洲沿线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惠州、肇庆及中山等九个城市。广东将“珠三角一体化”的推动力定为“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个经济圈的打造。同时,从政府到民间开出药方,认为珠三角产业发展应该遵循三个定位:珠江东岸(深圳、东莞)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珠江中部(广州、佛山)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东西两翼(主要是珠海、惠州)发展重化工业等。
■问题
一体化难破“行政区经济”
“如今的珠三角一体化,描绘的前景都不错,并且得到大家的共识,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坦言,“一方面,珠三角长期形成的外向型产业、港台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体的产业布局和运行模式,已被事实证明边际效应进入持续下滑阶段;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体制机制等有待完善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与全国的情况一样,珠三角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增长模式粗放,产业结构偏工业、偏重型化而服务业发展不足。”
即使走在最前端的广佛同城,也面临“行政区经济”的尴尬。业内人士透露,在广佛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上,佛山市希望能“交通对接”,而广州市则“只要环保。”
■解决办法
怕的不是争吵,而是什么都不谈
由于“GDP指挥棒”的导向未有大幅改变,珠三角还将面临全省大政绩与地方小政绩、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冲突。从政策引导上看,珠三角各级政府的决策者们需要在市场行为与政策导向中把握好平衡。
“做一个类比,广佛同城就像做生意一样,生意做成、剪彩,但谁也不知道前一晚谈了什么?”佛山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如此比喻,“但无论双方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都得继续坚持谈下去,这其中肯定会有争执和让步,但最怕的不是争吵,而是双方都不谈。”
丁力指出,在珠三角一体化最初,他就提出“两个模式”。第一个是政府主导的一体化,在他看来,现在阻碍经济一体化的最核心问题是地方利益,像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各自利益,如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政府主导在于有关部门或者领导拍板,谁权力大谁说了算。“这种模式在眼前来说必不可少,但这种模式最终没有出路,谁权力大谁说了算,就是权力配置资源,是一种倒退,回归计划经济时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