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左边是今年张元朋移栽的油菜花,右边是“开不了花”的油菜。杨世朋 摄
去年,桐浦的万亩油菜花游人如织。 郑晓群 摄 资料照片
温州网讯 时下正值我市油菜花盛开,可不少前往瑞安市桐浦乡赏花的市民却扑了个空——当地并没有再现去年“万亩油菜花海”的景象,就连几抹“金黄”,都得苦苦寻觅。仅一年之隔,为何桐浦油菜花海就销声匿迹?昨天,记者带着这一疑问探访桐浦乡油菜花基地。
花海不再,因“种不逢时”
瑞枫公路桐浦段沿线,正是去年万亩油菜花海的观赏地点。可记者一路驱车看到,数千亩农田里却只有几抹“金色”,除了零星几块菜地外,尽是杂草丛生的泥地。与记者同行的桐浦乡桐浦村村民张元朋,望着一大片了无生机的农田,略显无奈地表示,“要是在去年,眼前开花的油菜都望不到边。”
连续3年在当地种植油菜的张元朋向记者介绍,今年桐浦油菜花不见影,主要是去年秋冬时雨雪冰冻天气惹的祸。“往年晚稻收割后,紧跟着就得播种油菜。”他说,去年阴雨天气偏多,致使晚稻收割推迟10来天,而地势低洼又让泥地蓄了不少水。
由于油菜种子需要播撒在松软的泥土里,村民们只能等到泥巴干结成块。可好不容易钻出土层的油菜苗,又碰上寒潮雨雪受冻,长势远不如往年。张元朋在自家40来亩油菜地里逛了一大圈,除了山上移栽的1亩油菜花外,其余长得最好的油菜植株也只有二三十厘米高,还不及成熟植株的一半。原本正值花期的油菜并未开花,远观好比一片菜地。
效益降低也是成因
在该乡桐浦村党支部副书记叶兴国看来,“油菜花海”景观不再,除天气因素外,村民种植积极性降低也是一个因素。
“油菜籽产量是一年不如一年。”叶兴国给记者算了笔账,2007年村民开始种植油菜花时,平均每亩油菜籽产量能达到150多公斤,可去年平均每亩只产出75公斤,损失一半。
“田里杂草越长越多,使得油菜籽越来越少,可杂草就是除不掉。”叶兴国说,油菜地里有一种村民俗称的“圆叶草”,最近一两年迅速蔓延开来,不断挤压油菜花的生长空间。乡里好几次请农技人员指导除草,但效果并不明显。
尽管乡政府还是免费提供种子和农机服务,并鼓励村民继续种植油菜,可去年油菜播种时的磕磕绊绊,再加上种植效益逐年降低,还是令不少农户放弃了种植油菜花的念头。包括桐浦村在内,桐浦乡今年的油菜花种植面积,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以上,且其中大部分油菜在花期内开不了花。
“如果今年天气允许,草害得到控制,油菜花还会继续种下去。”叶兴国表示,这不仅是为了让村民们增收,也是为了保住“万亩油菜花海”这块“金字招牌”。
编后
去年油菜花开的季节,记者连续写作了三篇有关“春日赏花游热的冷思考”,提出“花香还需好包装”,指出“我种花他赚钱”的模式会导致种植户积极性受打击,受损的还是“花”——乏人种花,赏花游自然失了根基。如果说,那时候这些观点还只是记者理性的思考,那么今天这篇《桐浦油菜花海,今年不见了》就是活生生的现实注解。自然界雨雪寒冬的摧残,我们无法应对,田间草害蔓延,需要技术人员研究对策,但最重要的是,要增加种植户的获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要想让赏花游成为农村大多数居民持续增收的途径,必须首先按劳动付出,调节经营主体间收入初次分配的差距。”“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再分配,让农家乐经营获得的税收,以一定比例再返还补贴给种植户。或者以市场价为底线,设置最低保护价,收购收成后的作物。”记者当时的观点如今看来,依然很有针对性。
繁华盛景面前,人们对隐忧往往缺少感性认识,但愿桐浦今年不见花海的例子能引起有关部门对季节性赏花游的关注和引导。
桐浦油菜花海
曾是“金字招牌”
桐浦乡精心打造的“万亩油菜花海”,近年来已成为当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一张“金名片”。在前年人民网旅游频道主办的“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评选中,桐浦油菜花田名列第七,一时声名远播。
去年3月12日至23日,“万亩油菜花海”如金浪涌动的盛大场面,更是引得4万多名市民前来观光赏花。这也让乡里的水果采摘游及农家乐火了一把。据桐浦乡乡政府统计,在去年10多天的油菜花观赏期内,当地5家推出大棚水果采摘游的农业合作社共接待游客3.22万人次,收入达到20多万元。乡里5家农家乐也有2500多位市民光顾,带来8.8万元收入。
记者 杨世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